妙笔阁>军事历史>万历恶霸地主>第二六四章 巡视京津与扬州

整个护卫队占领区城镇人口大幅度降低的情形是沈磊早料到,并有意如此的,或者说他的一系列政策必然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对这样的后果其实他是十分乐见的,首先以清算士绅、官吏、豪强、黑恶势力过往罪恶政策将这些把握当地话语权及权威性人员一锅子端走,名正言顺还大快人心,对新政权的形象与权威都是有益的。

另外因此而没收的大量财富可以一下让新政权没有财政方面的任何问题,不管是救济贫民还是搞基本建设不必从上面拨太多钱财,反而上交的金银之类不少,当然最初一年缺粮及布匹等物资还是只能由上面调拨解决。

还有此时因乱世城镇畸形膨胀,这个原因是乡下土匪抢、饥民吃大户时有发生,致使只要有条件的人都搬进治安比较好的城镇,包括有不少贫民也混在城镇做苦工、乞讨求生。

这些人不属于清理对象也要让他们返乡务农,而不是继续留在城镇富人靠吃老本,贫民靠救济度日。此时工业还没有建设,农业劳动才能养活他们自己,将他们推出城镇是既定方针。

还有此时的城镇杂乱无章、环境卫生条件极差,利用空置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将这些城镇的建筑物有秩序地重新建造一下,种植些树木之类不仅可以彻底改变这些城镇的脏乱差,还让此时活计不多的工匠保留下来,属于费钱不多好处不少的惠民工程。

此外还有个好处是新规划的商业街两边店面可以控制在国营机构手上,如此对今后政府财政有莫大好处,此时台湾也是如此处理的,属于一次投资永远获益项目。台湾如此在新占领区有时根本没什么投入,但一二年经济恢复过来这些商业店铺就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一般城镇人口减少三五成经这样一改恢复新貌,再开辟一些绿地,开宽阔一下街道,种植一些行道树人口少一些倒也与之前相差不大。

但几个大城市人口减少一大半,辽东几个城及北京人口十剩一二甚至更少,只能将所有普通建筑物拆了在一部分地方建设新区,其它建筑材料堆放起来或运到其他需要的地方去派用场,城墙内的空地先栽植薪材林也比空着残垣断壁好。

沈磊到北京一是来见识一下前世没机会到的紫禁城,其次也是为决定保留什么建筑物,及新区放什么地方好等问题。看了几天他觉得这里不可能再发展成一个巨型工业化城市,这里的工业城市也会选天津,所以按文化古城性质规划了起来。

根据这个规划皇城被安排成超级图书馆、博物馆、珍宝馆;皇城与内城之间为植物园与动物园;外城区才是居民区。根据这个规划这里的居住人口不超出三十万,并作为特别市存在。

如此特殊安排乃是这里的皇宫保存齐全,全拆毁太说不过去。至于汴梁----开封、长安----西安、洛阳之类古都古迹残剩不多,只能此时在遗迹上,今后考古证实的遗迹上设立一些保护区了,如北京这般处理是不大可能了。

在北京看了皇城宫殿及内外城作出规划后沈磊又看了一收集拢的古籍、字画、文物、珍宝之类离开了去了扬州。他没去西安、洛阳等古城是因为此时交通不便,也没什么东西需要他去现场决定,秦陵兵马俑、敦煌石窟、甲骨文之类东西还不是揭开的时候。

不去那些地方去扬州乃是扬州有太多豪宅及著名的瘦西湖,这不比济南的泉城。济南的泉水多乃是大自然景观加一些人文修饰,只要不在济南发展大量采用地下水的工业与生活用水,这样的景观不会破坏,所以不必他去决定什么,因为恢复济南人口高峰还要用很长时间。

就算是在山东发展工业沈磊也会放在青岛与前口子村一线,济南的定位放在一省行政与文化、经济中心上,不必担心什么。

但扬州的瘦西湖仅是人文景观,那些豪宅有没有保存必要也不确定。他决定还是亲自过去看看这个因满清急于去江南开拓,免于历史上十日屠杀的奢靡之城。只有亲自看到才能决定它的改造方案,于是沈磊在回台湾的顺路时乘战船专门去了一次扬州。

扬州虽然躲过了大屠杀可城内人口仍然不能避免大幅度减少,甚至是比北京的比例也不差多少。这个原因是这里的富人们因盐而巨富,故此比较谨慎或怕死,在知道李自成进京城;满清入关后;护卫队京津战役等消息后分别有不少人逃离。

富人们先于危险逃跑并非是放弃了一切,实际上乃是主要人物与大部分资金离开。不然这些大明时的盐贩子不可能不久又成为满清大盐商的。

只不过护卫队的到来将这些人甄别后处理了一部分,更关键是他们没有盐可以经营了,于是不曾被打击的盐商们也离开了扬州。

随着这些富商离开,风月场所被禁止,加这里大批大明官兵随史可法离开,剩下士绅、官吏、豪强等被处理走,贫民等回乡务农了后这里所留下人口肯定是有限了。

对进入号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地方街道上行人寥寥沈磊已经习惯,再在瘦西湖及几处最大的富商豪宅看了一下他更加兴趣寥寥。

他觉得这里实在不怎样的原因是隋朝隋炀帝时的运河旧貌不见;宫殿毫无遗存;瘦西湖景区实在不咋的;扬州富商豪宅远不如苏州园林,总而言之有保存价值的东西有限。

为此沈磊决定有历史遗迹处适当保存保护下来,将城内这些豪宅都拆了,


状态提示:第二六四章 巡视京津与扬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