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想清楚之后,迅速拟定了一封奏折,奏折说张超即将离职,松江府浦东盐场改革的效果需要检验一番,以决定朝廷对盐政的改革,他愿意作为使者去看一看。
这封奏折上报之后,丘濬首先看到了,他拍了拍脑袋,“幸亏谢于乔主动请缨,否则我等还真忘记了这件大事,是要派人去看一看张超干得如何?”
刘健一听,眉头一皱,但是他并没有说话,因为刘吉肯定会忍不住。
果然刘吉把谢迁的奏折拿了过来,几眼扫了一遍,就丢在桌子上,蔑视的说道,
“谢于乔此人多大言,少实干,让他过去有什么用,他还是做最擅长的事情,劝劝天子,多纳几个妃子比较合适。”
这段话说的太""裸了,内阁里面鸦雀无声,几个中书舍人互相看了看,都说首辅不喜欢谢学士,但是竟然这么贬低他,可算是见识到了。
虽然丘濬也不甚喜欢少年得志的谢迁,但是刘吉这么贬低谢迁,丘濬还是需要为谢迁说话,
“博野,汝此言太过,当年谢迁也是出于公心才上书天子谏止纳妃,后来的演变谁也意料不到,怪罪他一人不太合适。”
刘吉也知道自己说的太过分,他鼻子哼了两声却没有说话。刘健这时说话,
“谢迁主动请缨,无正当理由不当阻之。首辅既然担心,可另派一人为首,同时也让他们议一议捕鲸公司。”
刘健这么一说,刘吉和丘濬两人都同意了,但是选谁来做这个正使呢?
刘健就提出了一个人选南京右通政焦芳,刘吉一听就有些摇头,他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焦学士可是清楚的很。
焦芳是河南泌阳人,跟刘健是老乡,所以刘健才不断的提拔他。但是这个焦芳是一个挺奇葩的人物。
焦芳资历很老,是天顺八年的进士,跟李东阳谢铎是同科,那一年因为科场大火,烧死了不少举人,但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活下来的人之中就出了一批人杰,比如焦芳就是其中之一。
焦芳家里穷的很,自幼乞讨为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而且这个人其貌不扬,黑不溜秋,还长了一副驴脸,所以李东阳曾经笑话他左相马尚书,右相卢侍郎,合起来正好一个驴。
这就导致焦芳养成了一副睚眦必报的性格,他是李贤的门生,与程敏政也是老朋友,更是万安的仇人。
焦芳在朝中担任编修时想当学士,万安跟人闲聊时候提到这件事,万安就说焦芳这样的人不学无术,也配当学士?
这句话被焦芳知道了,焦芳大怒,他就到处宣扬,这肯定是万安同党彭华在背后算计我,如果我做不了学士,我一定会刺杀了彭华。
面对这样的狠人,彭华当然十分害怕,央求着万安提拔焦芳为侍讲学士。当然其后不久,焦芳就被贬到了贵阳,所以焦芳就恨透了万安彭华。
但是万安倒霉后,焦芳作为当年的被迫害对象,却时来运转,节节高升,现在已经混到了南京右通政,当然这个官职相对于他的资历而言,还是有些偏低,所以焦芳常有不足之感。
所以刘健提出了焦芳这个人选,刘吉就连连摇头,但是刘健却强调道,“焦芳的个性正合适。”
刘吉丘濬这才恍然大悟,焦芳去新公司干嘛的,就是要跟商人太监们吵架多要点股份,再加上一个能言善辩的谢迁,这不正好发挥了焦芳的特长吗?
所以内阁三人就一直同意了焦芳谢迁这对组合,然后就立刻票拟,等弘治看到之后,他又添加了刘瑾的名字。
刘瑾自从在苏州惹出麻烦之后,就一直被冷冻,现在一年过去了,弘治觉得应该让刘瑾出来了,发挥他的长处。
因此这样的圣旨出来之后,顿时朝野一片哗然。这三个人凑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
太监刘瑾不用说了,在苏州差点闹出了民变,不知道天子为什么这么喜欢他,还非要用他。这焦芳粗陋无学,个性阴狠,又好背后议论人,小人一个。但是谢迁谢状元可不一样呀,风度翩翩,文采fēng_liú,怎么跟这两位凑到一起去了?
此时刘吉对于谢迁公然的蔑视就引起了朝野的注意,因此舆论再一次把谢迁在成化二十三年的旧事给掀了出来。
当年谢迁说的理直气壮,“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
谢迁的意思是,皇帝要选妃充实后宫,理所应当。然而,三年服孝期还未结束,先帝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突然谈起选妃这种事情呢?
这样一来,弘治就显得很尴尬。因为本来就是他自己提出,要为先帝守孝三年,“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三年之内,不进行娱乐活动,不受朝贺,每月初一和十五这两天穿素服。
所以谢迁提出反对意见后,朱祐樘没有表示什么,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最终不了了之。
但是没想到三年之后,弘治皇帝完全被皇后迷住了,竟然坚决不纳妃,还百般宠信张家。由于弘治执意给老丈人封侯,大臣们不爽的同时也暗暗怪罪谢迁当年不该上那封奏折,给朝廷惹来这么多的麻烦。
谢迁听到这件事情后,暗地里大骂刘吉和说他不应该的那些人,一个个事后诸葛亮,你们见过不纳妃子的皇帝吗,我也没见过呀,我只是想着弄点好名声,再加上讨好一下皇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