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力城虽然是用混凝土打造的城墙,但是,再坚固的城墙也抵不住火炮的连续不断的攻击,更何况,新华夏为了节省开支,还舍不得将钢筋用在混凝土里面,导致混凝土城墙就相当于坚硬的鸡蛋壳,毫无韧性。在清军三十几门火炮连续不断的轰击下,伯力城南面的一段城墙终于被轰开一段十几米的口子。
清军趁势涌入城池。
伯力城的军民虽然早已经在火炮的轰鸣中惊醒,并组织起了反击。但是天寒地冻的,人的表现十分迟缓,而且此时依旧是黑夜,黑灯瞎火的,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及至天明时分,军队集结的差不多了,此时清军却已经入城了。
伯力城守军显然没有与清军打城池攻防战的打算。眼见得城墙已破,赶紧拥护着城内的达官显贵从西城门逃窜,目标就是庙街,那里是酋长国另一个重要据点。
于是,不算清军的进军时间,仅仅小半夜时间,清军凭借强大的火力,就攻克了酋长国宣称的远东第一要塞伯力,让世人再一次见识到了清军强大的攻城实力。更重要的是,由于事出突然,不仅大部分百姓没有逃出去,就连城内囤积的大量物资也成了清军的战利品,足以展开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了。对于物资,自然是毫不客气的被清军占有了;对于民众,海兰察建议,全部屠杀,一来削弱敌人的反抗力量;二来,震慑敌人。说起来,满清能够占领大明的花花世界,就离不开屠杀,比如,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等等,数不胜数。满族人对于屠杀并不排斥。
因此福康安很不在意的摆一摆手,海兰察就下令士兵对手无寸铁的伯力城内居民下毒手了。顿时,伯力城血流成河,血腥一片。伯力城内的近五万居民伤亡殆尽。
福康安自然不会满足于仅仅一个伯力,虽然伯力号称第一坚城,但是,新华夏在远东的存在,对于满清才是第一威胁。他对于乾隆临行前的交代可是言犹在耳,“此战,关键不在于跳梁小丑般的什么酋长国,而是清除新华夏在远东的最大据点海参崴,失去了海参崴,新华夏海军在远东的存在就将大大降低,因为单凭库页岛上的港口,不足以屯驻大型军舰,自然舰队实力机会收到大大削弱。”
随后,福康安放弃西北方向,而是沿着乌苏里江南下,又攻克了酋长国的另一个重要据点,赫哲人的据点福明城{后世俄罗斯的斯帕斯克达利尼}。
虽然得到了警讯,也有了准备,但是,福明城内的守军力量单薄,尤其是没有重型武器进行反击,让清军还是得逞了。只是与在伯力城清军获得了大量物资不同,在战前,福明城已经预感到到独立难支,将民众与大量物资向新华夏的永明城,让福康安以战养战的策略失效。因为物资的紧缺,让福康安只能等待后续物资从遥远的东兴镇运输过来。
这就给了新华夏与大明以反应时间。
新华夏对于永明城自然十分在意。但是,此时新华夏正试图染指德克萨斯,兵力南移,无力支援。另一方面,新华夏对于远东的策略也在讨论着。
从本心上将,新华夏自然是想永久的占据永明城及永明半岛,从而能够遥控东北亚。但是,正因为永明城太过重要,让身处中原的任何王朝,无论是满清还是大明,都不会允许有这样一支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新华夏想要永久的占据永明半岛,就避免不了与中原国家的矛盾。
在接到满清进攻酋长国的信息后,新华夏已经意识到,如果想要拥有永明城,就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关键是,这样的代价,新华夏还负担不起。因为这是要以任命为代价往里面填的。而人力,在新华夏永远是最珍贵的。尤其是与大明以及满清这样一个人力资源近乎无穷无尽的国家打持久战,即使以一敌百又能怎么样,新华夏百万人口拼光了,中原王朝依然有一半的人口剩下。更何况,新华夏也不是超人国度,不可能以一敌百。
为此,前远东总督,现在的外长林航十分沉痛的向国安会提议,放弃永明城,以换得大明在永明城驻军,将新华夏有限的军力置换出来,得以全力经营美洲。因为,眼看着美利坚人挑起了美西战争,新华夏也必须有所行动了,这就需要全力以赴了。
林航的建议虽然充满了理性,但是,情感上,十分让人难以接受。为了建设海参崴,当初新华夏曾在三年里每年都拨出了三成的财政收入投到了永明城,耗费的心血可想而知。
其中以海军总长吴永恒反对最为激烈。此时的永明成已经是新华夏在远东的最大军港,也是远东海军的司令部的驻地,是新华夏在远东的支点,一旦失去,对远东海军的损害是灾难性的。
即使是张柏林等“鸽派”,也是不想放弃永明城。
双方争执很是激烈。
最后林航提出,即使放弃永明城,也不代表新华夏就必须放弃这个军港,新华夏完全可以以租借的名义从大明继续获得在永明城的驻军资格,大不了每年给些租金,以换得大明陆军对永明城后背的保护。而且,新华夏此时在远东并不是只有永明城一个军港,在朝鲜还有清津港,稍微拓展下,就是一个万吨级巨港,而且济州岛也完全可以利用。比较起庞大的大明,朝鲜这个小受完全是予取予夺的。
众人这才勉强同意林航的提议。
1786年4月底,林航再次抵达南京,与此时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