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起义然后把宋朝的粮食切断,这在徐清看来,着实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宋朝掌握着巨大的能量,根本不可能在争斗中被击败,且即便是击败了,粮食问题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就像现代的发达国家们,有哪一个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呢?

几乎是没有的,看看现代的那些国家,经常出现粮食危机的无外乎是印度,孟加拉,非洲这样的地方,因为他们的工业化水平落后,让他们的耕种始终保持着原始的状态,甚至连耕种的文明都没有,如此才导致了非常经常会出现饥荒。

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土地被整合在少数人的手里,这些农场主就可以利用大规模的机械耕作来处理粮食,通过工业技术来种植粮食,这才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根本,就像现代,袁隆平院士所开发出的嫁接水稻,亩产几乎达到了一千公斤,而这在古代是无法想象的。

水稻在古代一直不如麦子产出大,所以在贫瘠的古代欧洲,没有人是吃米的,大多数人都是吃麦子种出来的小麦,大麦,用面包来果腹,而在喝酒上,也很少会有米酒或者是烧酒,而是啤酒,啤酒的原料是小麦,所以也可以被称作麦酒,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水稻的生产环境过于苛刻,且产量十分低下,大概每亩只有两百公斤左右。

而对于环境的要求却非常的苛刻,首先便是要有大量的水,且是活水,这对于常年处于动乱之中的欧洲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是和平的,所以老百姓和朝廷可以修建水渠,管道来帮助农作物的生产,而在欧洲,则不需要这些东西,这也是欧洲为什么没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因为他没有这个必要。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中国北方人吃麦子,而南方人吃水稻的原因,大抵也跟水稻有关系,因为水稻过于娇贵,所以必须保持政治环境的稳定,战乱自然就不能经常爆发,不然那些水渠都被破坏了,这些水稻自然也种不出来了,而欧洲则不同,麦子相比起水稻来说,对于环境并没有那么的苛刻,亩产量也比较大,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地区都是吃小麦、大麦的,而只有像中国、日本、朝鲜、印度这样的地方才会吃水稻之类的食物,其他地区是非常少的。

而自古以来产量就非常低下且十分娇贵的水稻,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之下,却能够在亩产量上达到质的飞跃,这就是科学的力量,与此同时,化肥产业的进步,也让农田拥有了更强大的地力,在古代,一块地是不能长时间耕种的,必须在耕种完之后休息一段时间,用肥料来浇灌他,以此来增加土地的肥力,然后才种下一波的。

可随着化肥的发明,一块土地已然不需要再通过施肥来进行休息了,且肥料终究是一种过于落后的能源,人吃马嚼,一共才能产出多少的肥料来,最终还是工厂生产才是粮食生产的王道,凭借着化肥,粮食产量增产在未来一定是会越来越多的,如此一来,粮食产量必然是一年比一年高,因为同一块地,产量却增加了,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专门为农业生产所研发的机器也慢慢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原本插秧得老百姓弯下腰一根根的慢慢插,而现在有了插秧机之后,就可以开着机器直接开始工作了,等到收割的时候,也只需要通过机器就行了,这将极大的缓解人力,同时开拓更多的土地来提供耕种,以后等飞机发明出来,还可以直接用飞机来播撒农药,到那个时候,一块上千公顷的土地,或许只需要五六个人就能够次弄好了也说不定。

这就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科技的进步也能让原本不能耕种的土地也种上地,就像现在的中国,原本的盐碱地是根本无法种地的,而现在随着水稻技术的提高,如今盐碱地也可以种地了,甚至连海水、沙漠都可以种地,大片的沙漠变成森林,树丛和果园,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而把这些土地应用起来,人类根本不会在五百年内缺少任何的粮食,至于五百年后,徐清并不觉得人类会没有出息到在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离开地球,面对广阔的星辰大海,那将是人类永无止境的繁衍生息之所,到了那个时候,也就根本不用发愁粮食的问题了。

所以对于汴京周围的良田被城市化,徐清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担心的情绪,城市规模要发展,只有如此,才可以把人口聚拢起来,虽然他很讨厌大规模的都市,但事实证明,这或许才是人类最终的道路,不然人口流散在城镇之中,一来不方便进行管理,二来不容易产生规模性的产业,宋朝不是小国家,国家发展依靠也不是一个个的小产业,小作坊,这是古代经济。

在古代,很多小镇得到发展,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小镇更加适合发展,那里人力便宜,而老板雇佣的人无外乎几十个而已,或者只单单是自己家的亲戚也可以,在这种状况下,自然是城镇发展更加适合,但对于工业化时代来说,绝不可能仅仅依靠工业小作坊就可以了,虽然一台机器也能进行生产,但国家的经济支撑,必然是依靠大规模的工厂的,这些工厂动辄上千人,多达上万人,小城镇是根本无法应付的,所以城市化,无疑是最终的道路。

但即便是集群式的城镇,摆在徐清面前的也有两条道路,第一条就是大规模的高楼大厦为主,以此来节约土地


状态提示:57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