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旷古绝今一樵夫>卷三 第三十六章 明莫明兮
之将至。’想师兄亦是有知释迦摩尼为适一己志意,更弃王权富贵的故事吧?”

慧能拿起茶杯一饮而尽坐下之后,又再起议题。

一八七佛之为佛说到底

释迦摩尼在家出家成道的故事,信佛学佛修佛之人,不说全然耳熟能详,但多少也是知道一个大概的吧,作为得法之人更宗门新祖,为何于人究问如此泛泛之知呢…… 张日用一边给慧能和自己斟茶一边思索之中,渐渐有所恍然了~~

我等信佛学佛修佛,当然多在服膺其理其义了,是不是或也正因为如此,往往也易于中纠缠而蔽于一曲呢?且佛之为佛说到底,不亦人一己志向和意趣的着落及最终成就的故事而已吗……

想释迦摩尼生为“举国人之命”的王位继承人,大争时代却于富国强兵,开疆拓土毫无兴趣。年迈国王,忠心大臣于之绞尽脑汁为选美妃,为呈伎乐,为建四季宫殿且“令习兵马、手搏、射御”等等帝王之术,更差千骑万乘导从“案行国界,使观施为”,惟望能生巍巍权欲及治世宏图大志,可太子的眼里心里于中看清的却是人百年生老病死的不堪和苦悲,于中想明的却是王权如浮云,美女为骷髅,宫殿成野坟的无常和虚幻,反是更加坚定了“专精至道,不思欲乐”的绝决之心……

思维至此,张日用有些明白慧能的用意了:“慧能师弟,愚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佛缘一己生命志趣‘专精至道’而悟世界人生本相,那无常无我寂灭涅槃之说,不但是其王权富贵所弃之由,更亦一己自身成就之因?”

“师兄所言极是!”慧能放下茶杯紧接而言:“天生一人,天生一性,人人皆有一己天禀的生命意趣。此中之适,谁都知道因此便得百年畅怀,生命无憾,但因缘之人因缘之中,又总有太多的**及由此而来的太多无奈,这才是人不得安乐安稳更万般烦恼的根源吧?而佛之为佛,是不是不仅特别清醒与生俱来的一己生命意趣,且更在自觉将那适志的‘专精至道’作为了一切放下的毕生事业呢?”

“原来空门不空啊!”听到这里,张日用似乎一下有悟。

“是的,或正因为人看空了一切,才更能认清世界,认清自己吧?所以《金刚经》看似在透说一个空字,实则更在启人知空识空悟空以达‘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生命妙境。因为那心不仅是一切清净寂灭终极安稳之得,更人百年住无所住,得无所得一切解脱的所见所明。而有此所明,人或便会了无牵挂更能无畏无惧的去着落天秉志趣而自在生命,无憾人生了吧?”

“对呀!圣人‘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逆水行舟,虽毕生不遂,却‘乐以忘忧’。之中得失不计,不亦某种意义上无住生心认清识透了那天下归仁之为之求,才是一己百年适志的真正,才是一己生命存在的真正吗?此中的义无反顾和无怨无悔,不但是人生命的畅怀,更亦人生的无撼了。

而庄子窘迫至缺衣少食,却自喻适志栩栩蝴蝶,亦多在了然一己性情更百年志趣的真正。此中唯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自在过隙生命,逍遥蜉蝣人生那泥涂不移,亦人畅情畅怀的得其所哉呀!”

似有幡然的张日用说了,不由拿起茶杯一饮而尽。

“那一切无常无我无住寂灭生心之中,何又为别驾大人畅怀生命,无憾人生的适志呢?”

~~张日用有悟之际,慧能话峰一转,便直直相问了。

一八八天生一人,志趣天禀

~~是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之中当然一切皆空,但那无住生心却是叫人于百年因缘的存在更为透彻了吧……

想少年读书便萌天下之志了…… 虽官场种种龌龊叫人身心一直倍受煎熬,但退思田园之趣,经商之富,授徒之乐等等等等,却又总是兴味索然,毫无生命快意……

天生一人,志趣天禀,万法无咎之中,包括名利权势亦可成为“己任”之载,逍遥之资,得佛所恃的吧?风行草偃,不仅于人是度,亦是游心所乘吧?而“智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者,不仅可安一方百姓,亦为济世之凭吧?其中之仁,其中之道,既是人生至求,也是百年适志,更亦得佛之境吧……

想移山倒海,当是造化之奇,亦神仙伟力,但长城以立,驰道以成,运河以开等等等等,人比造物更能开创奇迹,比神仙更具伟力吧?因为人的力量不仅在个人智慧,且更在有效组织起来的群体志意,所以为政之中有得民心的挥斥意气即是造物,施仁百姓时时受人礼敬更世世香火又岂神仙能比!百年造福一方,平生桑梓留名,此中成仁,此中游心,此中得佛,不仅当下成就,且亦万世快意吧…… 想到这里,已是明心见性的张日用不禁脱口而出:

“悟莫悟兮心性明。

明莫明兮彻己趣。

趣莫趣兮适志乐。

乐莫乐兮畅其意!”

慧能闻之,知已彻悟,欣然之中更是一吐为快了:

“《论语》载夫子言樊迟小人,愚以为夫子并非疾其学稼学圃,而是恨人不知士之君子于世的难得和大用吧?

仕途不易,始终存仁更难,君子于仕途之中力求自保并有所作为,师兄比我更知其中有太多做人的微妙,做事的玄奥需君子着时间和精力去用心的吧,人哪能不分轻重什么都要去学呢?夫子‘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之意,是不是就在其中呢?樊迟于中不得夫子之道的要领,于之多


状态提示:卷三 第三十六章 明莫明兮--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