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姚氏满眼都是泪。
她忍了一路了。
大概是血浓于水,两人仅仅对视一眼,没有交换多余的信息,可就一眼。
她知道,这就是她的女儿,就是张曼兰。
十年,自她失踪后,杳无音讯十年了。
像水滴汇入大海,砂砾撒入大漠,再也寻不到,再也找不到。
不论她怎样一次又一次的乞求上苍,将女儿还给她,她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可是根本就没有上苍。
她和张相公托尽了关系,跑断了腿,也没有任何作用。
年少时的张曼兰是怎样的?
活泼调皮,最灵动的就是那一双眼睛,每天有用不完的劲儿,捣不完的蛋,带着江柔上树掏鸟窝,下河抓泥鳅。
江柔性子安静,不喜欢这些,可她就乐意跟着张曼兰。
奉新的小河沟都深,水流湍急,两个半大的孩子,很容易被冲走。她为此挨了不少的打,不少的骂,可是第二天,依旧活蹦乱跳的悄悄带江柔四处野。
江柔不敢上树,也不敢下水。就万年不变的守在树下,或者守着河边,看她疯,看她闹,就觉得很开心。
可是每次掏来的鸟蛋,抓来的泥鳅,只要有了好东西,她都会先给江柔,江柔就像她的小跟班,除了跟江蕴在一起的时候,她走哪儿跟哪儿。
江母曾经惋惜过——‘曼兰怎么就是个女孩子?!要是个男孩儿,我就把弯湾许给她!’
从她的语气来判断,她相当认真。
张曼兰终究不是男孩子,她和江柔是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俗称发小。
她失踪那天,张姚氏忙完中午的饭点,就回了家打扫家里。
他们忙于生意,家里很久没收拾,很多用不着的东西都堆在家里,没有作用,又占地方。
那时候天气热,卖西瓜的小贩子路过,张姚氏擦了手出去买了一个,切成了三份,一份先送去江家,一份再给馄饨馆子里的张相公送去,家里留了一份。
张曼兰蹦蹦跳跳的先去江家送了西瓜,又回家拿张相公的那一份,从江家离开的时候,还告诉江柔,等她给爹送了西瓜,就来找她去捉蝌蚪。
她回家捧着张相公的西瓜,留下一句,‘娘!等会儿我去江大娘家玩儿!’
哧溜,就不见了人影。
张姚氏急急追出来,对着她跑没影儿的巷子大喊,“不许带小柔下河!河水急!”
可是小小的人儿跟脱缰的野马一样,转眼就看不到了。
张曼兰一直到下午都没有回来,张姚氏只当她带着江柔出去疯了,可是约半个时辰后,院门口探进来个乖巧的小脑袋,看她在院子里,就问,“大娘,曼兰跟我约好给张相公松了西瓜就来找我玩儿,这都下午了,她怎么还没来呀?”
张姚氏先是一愣,然后开始疑惑。
奉新的女儿都不兴上学,除了偶尔帮家里做点事情以外,基本上就是天天在玩儿。
江家和张家都疼女儿,别人家的女儿八岁就开始帮全家人洗衣裳,只有她们两个,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不用担心被的大人责骂,只会嘱咐她们注意安全。
那时候,奉新郡所有小女孩儿都羡慕她们。
张曼兰虽然很皮,可是该听话的时候,也很听话,家里偶尔忙不过来,张姚氏让她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从不废话一句,直接就去了,做完大人安排完的事,她才撒丫子去野。
一般,她不论去哪儿,都会带着江柔。
她说送了西瓜就去找江柔,哪怕是尿急,都会憋去江家上茅厕。
她都出门大半天了,江柔却来找人,说她压根儿没去江家!
张姚氏心里开始有了点儿不好的预感。
开先以为是馄饨馆子里面忙,张相公留她当打杂小二了,可是一想,又觉得不对。
混沌馆子都开了这么些年了,来吃饭的来来去去都是乡邻,哪个时间点儿忙,那个时间点儿不忙,基本上都已经定了。
就算有人来吃饭,也是偶尔一两个,张相公一个人完全来得及。
所以她才会放心回家。
不忙的话,张相公为什么会留女儿在馄饨馆子里?!
张姚氏越想越不对劲儿,赶紧解了围裙,匆匆去馆子里。
这个点儿根本没人,张相公闲着没事,正在给店里做大扫除,张姚氏一去,就着急忙慌的问,“小晴有没有在这儿?”
小晴是张曼兰的乳名,这是奉新的习俗。
张相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放了手里的抹布,说,“没有啊,她不是在家吗?”
张姚氏面色巨变,一下子控制不住情绪,声音都吼变形了,“她没有给你送瓜来吗?!”
张相公立刻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严肃的说,“没有,你回了家,这里一直就我一个人,小晴没有来过!”
张姚氏想到了某种可能,骤然浑身无力。
这时候,街坊已经在传奉新邻县有人拐子出没,被拐的全都是些女孩儿,官府下了大力气追查,可是连人拐子的尾巴都没有摸到。
张相公一见她惊慌的模样,结合她问的话,心里有了跟她一样的恐慌,立即问,“怎么回事?”
张姚氏急得话都忘了怎么说了,结结巴巴了半天,才把事情的始末说利索了,“两个时辰前我让小晴来给你送瓜,可是现在都没见回来,江家也没有人!”
张相公一听,连馄饨馆子的门都顾不上关,立刻拉了她去找孩子。
先去了江家,确定张曼兰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