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穿越重生>南宋武财神>第十六章 交引铺

吃罢早饭,高道乾简单收拾一下,便带着几人进城。

巧儿姐自去酒楼、茶楼那里经营,郑氏兄弟两人却不需去他家那肉铺,肉铺里自有刀手伙计照看。只是高道乾经过生肉铺,并没没看到郑屠的肉铺挂出他书写的楹联,知道郑屠这一夜恐怕都不会睡好,满脑子都是想着关于生猪的事情,暂时怕是没心思制作这楹联了。

高道乾倒是很注意观察了一番郑屠的肉铺,生肉铺门脸不小,差不多有二十来步宽,冲着街道一个大大的门脸,里面摆着一排肉案,五六个肥大的刀手握着雪亮的砍刀正在“乒乒乓乓”剁肉,几个伙计小厮正忙着应酬客人,买肉的除了几个伙计模样的买的肉多些,不过也就是二三十斤的样子,其它都是主妇模样的妇女,每人买个半斤一斤不等。

不过有一点让高道乾很高兴,就是不管买多买少,郑屠肉铺里的刀手伙计们都是一概笑脸相迎,而且还极为周到热情,小份的都会主动给客人用桑皮纸包好。

在余杭门外遇见早等候在此的董歆,董歆告诉高道乾,他已经和那书斋东主谈好,只是他那东主着急将书斋出售,想着哺食后就和高道乾见面,董歆已经答应了,此时有些忐忑地看着高道乾。

早些晚些高道乾倒不是很在意,当下应允,董歆这才放下心来。

“董兄,这临安城里哪里的交引铺最好?”

所谓交引铺,就是后世的钱庄,全称应该是金、银、盐、茶、矾交引铺。宋代盐、茶、矾都是赚钱的大宗商品,买卖经营这些东西都是要有交引的,有的引票一时不使用的,也可以买卖,就要在交引铺里在牙人的见证下成交。

高道乾身上可是带着金子呢,他需要兑换成铜钱。

董歆知道高道乾这是要兑换金银一类贵重物,想了想道:“临安交引铺最有名的,当属市西坊惠民药局前沈家交引铺最负盛名,只是那里还要走很远。”

董歆笑了笑又道:“其实大郎若是要兑换金银,不需一定要到那里,就在这余杭门内就有一家李家交引铺,这北关关市上买卖大宗物品多在他家兑换,他家对面就有牙行,我和那里的牙人还有相熟。”

见董歆推荐,高道乾就随着董歆进了余杭门。余杭门内道路宽阔,也是从北关就一直延伸过来的石板路,只不过,这城里的石板不仅每块尺寸更大,边角也更工整,要比外面关市街上的石板考究许多。

宽阔的余杭门城门口,只有十几个懒洋洋挂着腰刀的厢军,和城门里进进出出挑担推车的人流形成鲜明反差。

南宋的厢军并不是正规部队,他们此时都是属于所在府、县的地方军队,一般不会参加作战,只做地方守卫、维持治安的工作,甚至多数厢军还要做修桥铺路的杂役工作。

进了余杭门只走了几十步,就见一家门面雄壮的交引铺,上面黑漆金字一块大匾,上书“李家交引铺”。

董歆让高道乾和几个孩子等在外面,他自己穿过人流,疾步走到街对面一个门脸不大的牙行里,一会功夫领着一个牙人出来。

牙人,其实就是中介,只不过他还被官府赋予一定管理市场的职权,不仅评定物价,还代商人买卖货物、支付和存储款项、运送保管货物、代官府征收商税等等,特别是大宗货物买卖和大笔款项兑换,都必须经过牙人。

董歆领来的牙人年纪三十来岁,虽然人长得精瘦可却生了一副笑面,见人就笑,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董歆喊这牙人为张大哥,高道乾也就跟着叫了。董歆早就跟这张大哥说明来意,两人也不啰嗦,张大哥引着高道乾就进了李家交引铺,董歆则知趣地领着蓝轩四人等在外面。

交引铺内一张长长的漆着桐油的柜台擦拭的光可鉴人,柜台后是一个高大的朱漆古董架一类的东西,只不过上面摆设的不是古董,而是各色金银器皿和大小不一的金铤、银铤还有一些票引。

宋朝的金银依据形状称为笏、铤、版、牌、饼,都是依型制称谓,其中铤最为常见。

在每一格摆放金银和票引的格子中实物旁边,都摆着剁成朵的铜钱,熟悉古文化的高道乾知道,这些铜钱叫看朵钱,是让前来兑换金银和票引的客人,大致能估算出你兑换金银换成的铜钱有多少。

有些微胖的掌柜和张大哥很熟,笑着打过招呼就来招呼高道乾,简单问过兑换价钱,高道乾就从怀里掏出四块金饼递给掌柜。

“店家,这些金子都要兑换成铜钱。”

看着高道乾托在手上四个黄灿灿的金饼,掌柜顿时脸上笑意更浓,那张大哥见到高道乾手中四块金饼也顿时变得兴高采烈起来。两人麻利地验过成色,都是十足赤金,只是在翻看金饼时,见到金饼一面上铸着太原高家字样,两人都有些诧异,不过看高道乾的眼神都是愈发显得敬畏恭敬起来。

虽然这些金饼缠在腰间已经有十多天了,可高道乾还是第一次注意到这上面的字迹,虽然高道乾也注意到掌柜和牙人张大哥的变化,可他却不明究竟,也不好询问,只是装作不知。

四块金饼用小秤称过,每个八两,按照兑换价,可兑换960贯。按照大宋税率,高道乾应该缴纳百分之三的住税28贯外加八百文。

所谓住税,也就是交易税。

另外,高道乾还需给张大哥这个牙人百分之一的手续费,也就是9贯零600文。两项合计38贯400文,高道乾剩余921贯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 交引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