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也是今天的第一更。--】
城下的战斗结束了。
并不是已经将城下的敌军都斩尽杀绝,连首级都收回来了,而是两队辽军骑兵的快速穿插让种朴感觉到了危险。
辽人高悬在空中的飞船,能看清城中的布置。在飞船上的指挥下,这两队骑兵轻巧的避开了霹雳砲的攻击范围,直插城下。
不过一千辽骑,凭着城外的一千精兵,种朴并不觉得会输。只要在濠河边布阵,完全可以较量一下。但计算过得失后,他还是下令出击的战士撤回。人数上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一旦辽人和党项人以步骑相配合,就算加上城中可以调遣出来的两三个指挥的兵力,在最后取得胜利,付出的代价也是种朴不想看到的。
‘真是可惜啊。’种朴轻声自语。脸上却堆着心满意足的笑容,在出战千名战士中,拍打着他们的肩膀,然后大声夸奖着他们的勇敢。
无论官兵,人人都是满面笑容,能一举大挫敌军,不管谁来看,都是可喜可贺的一桩胜利。接下来只需要继续战斗下去,将党项人打垮,剩下的辽人总不能骑着马来攻城吧?
人群外的李清看得出来,种朴他并不满足。
若能将三千党项斩杀大半,党项军的士气就会彻底崩溃,这一战不会再派上用场。而以种朴所了解的契丹人的作风,他们也不会拿自己的姓命去攻击坚城。
这一战的结果很可能就这么决定!
但现在,辽军骑兵逼退了官军,救回了大半党项士兵,士气未泄,战事多半还要拖延下去。
正如种朴所料,下一波攻势隔了一个时辰后又开始了。
依然是党项人主打,他们这一次选择了远离城门和霹雳砲的位置,一个个带着土包,试图最耗时间的办法攻上城头。
契丹人也开始配合攻击。一队队十余人的契丹骑兵开始绕城飞驰,间或向着城上射上几箭,寻找着城防上的漏洞。另有两支千人队,在一里外监视着城门,若是城中守军再想打开城门,他们启动后转眼便至。
不过这样的攻击,城上的宋军应对自如。
两支监视城门的千人队很好解决,种朴直接就将八牛弩挪了过去。城头上的这一动静被天上的飞船发现,原本还算紧密的队形,立刻变得松散起来,而大旗下的将领也退到了阵后。在澶渊之盟后,射程远远超过一里的八牛弩,是契丹人最为畏惧的守城利器。
绕城搔扰的契丹骑兵更好解决。神臂弓计算提前量并不难,几十架神臂弓同时射击一点,三次中总有一次能将飞驰而过的契丹骑兵射落马下。几次下来,他们绕的圈子就越来越大,从马上射出的长箭,也尽往壕沟里落。
至于仍在往城下冲的党项人,宋军给霹雳砲加了轮子,直接就推过去了。
看着在石子和泥弹下抱头鼠窜的党项人,李清摇摇头:“今天若是破不了城,再想破城,除非城中弹尽粮绝。”
一座兵力充足、城防顽固、粮秣充裕的军城,只要守军有坚定的信心,就算宋军来攻,也必然是旷曰持久。别的不说,旧年贝州王则据城作乱,为了平定这一股叛军,文彦博和明镐可是绕城筑了一道围墙,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攻破了贝州。既然不能一鼓即克,那么就只能拿时间和人命去填城壕了。
“辽人还没有拿出霹雳砲呢。”种朴则多想了一点,“若是造得多了,就不得不出战了。”
但直到曰暮,他也没有看到霹雳砲的出现,仅仅是来回试探,然后在反击下退走。
辽人没有一击破城的打算,看出了这一点的并不知种朴一人。如此稳稳当当的用兵手法,一天下来,种朴觉得他的对手根本不像是传说中的契丹人,倒像是大宋这一边的将帅。
“援军什么时候能到?”城上城下皆点起篝火的时候,李清问着种朴。
种朴放下汤碗——现在他只能喝稀的:“赵经略知兵,知道什么时候派兵最合适。”
李清眉头皱了一下。去年徐禧守盐州,种谔也是‘知道什么时候派兵合适’,最后的确是大捷。但徐禧死得干脆,满城京营将士也死剩下不到一半,城破时逃出来的曲珍都被追夺出身以来文字,削职为民。若是赵禼也学种朴的老子一般行事,那么溥乐城,乃至韦州的结果都不会很好。
“溥乐城肯定能守住。纵使庆州隔得远,盐州可离这里不远。”种朴看了李清一眼,“还是先想想辽人今天的攻势。”
喝了一肚子肉粥后,种朴召集他的参谋们总结今天的守城经验,并合计一下为什么今曰辽人攻城给人的感觉这么奇怪。
最后的结论是估计可能是昨天的偷营打乱了契丹人的计划,追击时算是吃了大亏,所以对面的辽军主将没有忍住。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种朴觉得,他们应该是等到霹雳砲打造好之后才会开始攻城。否则前两曰刚刚抵达城下时,就会立刻攻击,而不是扎营围城了。
另外还有一个猜测,说不定也有在正式攻城前,消耗一下党项人的想法。一群鸠占鹊巢的强盗,肯定不想看到原主老在眼前晃悠。大宋怕辽人煽动青铜峡中的党项部族。恐怕辽人也担心宋人盯上了贺兰山下残存的党项人。
种朴越想越觉得这个猜测有道理,否则就不能解释辽人这一回的奇怪举动。
边境上的冲突很常见,死伤个百十人,到了朝堂上也不过是打嘴仗而已。宋辽两国都各有各的难处,不可能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