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玄幻奇幻>三千浮屠>第三百六十九章 北途听风雨(11)

阅文堂里日日都会打蜡保养的木地板上堆放起了如小山一般的《史记》全部一百三十卷。

先生执戒师兄加上其他两名学生每人手拿一本,旁边还有两人从旁一块对照,通藏见他们准备妥当,便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

周围瞬间便安静了下来,连一根针落下都能听得清楚,众人屏息凝神,阅文堂里只有通藏的声音在回响。

等一炷香的时间过去,通藏已经几位流畅的背诵到了第九卷,吕太后本纪。

众人的神情变化也是颇为有趣,从开始的看热闹,到难以置信,再到兴奋异常,通藏每背诵完一卷便会提醒拿着书卷对照的师兄们换书,每到这时被围的水泄不通的阅文堂周围便会爆发出一阵高声喝彩。

一个刚刚刚进入书院的第一年学生,便能将全部的《史记》都背诵出来,这是何等天赋?

而跟通藏打赌的早课先生神情却愈发的凝重,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一本本的书卷都对照完毕,他的额头上甚至开始冒出了冷汗。

此子当真是人?

常说勤能补拙,这句话现在看来也不过是用来安慰他们这些寻常的普通人,天才这一类当真是不能用常理判断。

先生渐渐心如死灰,不仅输了早课,还当着书院这么多学生跟前丢了脸面,看来书院是待不下去了。

通藏那边还在继续背诵,而先生的心思早就不在这书本上了。

“夫子来了,夫子来了!”

原本都在安静听通藏背诵《史记》的学生们忽然一阵嘈杂,场外的混乱也打断了背诵《史记》的通藏。

人群让开了一条通路出来,却见一身形高大魁梧穿着灰白衣袍的长须老者穿过人群走了进来。

学生们当中有些人见过夫子,便恭恭敬敬的跟夫子行礼,其他人随后也反应过来,竟然是夫子过来了。

“听说这边出了件热闹事情,我也就跟着过来瞧瞧,没想到咱们书院今年还真是招到了一块宝贝啊。”

夫子穿过人群进到场中,瞧着通藏跟站在他身边的曹霜露笑着说道。

“先生?先生?”

先生还在愣神,被执戒师兄提醒这才发现夫子不知何时到了阅文堂里。

“夫子。”

先生这才连忙起来。

“早课很热闹嘛。”

夫子摆摆手,随后环顾四周之后说道。

“旧唐太宗皇帝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史记》中我极为喜欢陈涉世家中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先生可否为大家讲解一下这句话的前因后果?”

“是。”

先生应了一声,随后往前走了一步,深吸一口气提神之后说道。

“秦二世朝廷征发贫苦人民驻守渔阳,陈胜吴广二人因大雨被困误期,按律当斩,于是二人便揭竿而起,陈胜在起义时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鼓舞众人。”

“嗯,没错。”

先生简明扼要的说了那句话的前因后果,夫子点头称是,随后又继续说道。

“这位学生,陈胜的这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通藏被夫子忽然提问,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等他仔细去想也没有什么头绪,通藏是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跟着棠庆的这些年更是博览群书,但唯独一点,知道跟理解是不一样的,通藏对于这些经典并

未有着多么深刻的理解跟认知,当然,以他现在的年纪,便要求他能深刻认识到这些文章背后的含义,也的确是过于苛求了。

“我——”

通藏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了。

“先生能否为我们讲解一下您的见解?”

夫子做了个请的手势。

“陈胜吴广本是寻常百姓,而秦王是一国之主,但秦二世有失德行,陈胜吴广二人起义更能代表广大百姓的诉求,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王并非是天命传承,也不是非谁不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便是我从书中得到的教训跟启示。”

“如何,现在你可明白了?”

夫子在先生解释完之后又向通藏问道。

“学生明白了。”

对于这些通藏是服气的。

“读书而不读死书,除去记住,更重要的是懂得背后的道理,你们也都明白了?”

“谨记夫子教诲。”

众人作揖齐声说道。

“通藏——”

夫子念了一遍通藏的名字,随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这名字倒是取的极为妥帖,早课本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多读一些名篇文章,既然你有博览群书之能,那这早课便特允你不用来上了。”

“先生也没有意见吧?”

夫子随后又询问先生的意思。

“通藏博学强记,老朽自愧不如,全听夫子安排。”

“但是你也要记得,光是通读百家还不够,也要能懂得这些文章里蕴含的道理才是,若是有什么不明白的,要向先生多多请教。”

“学生记得了。”

“既然如此那就都散了吧,这五十多万字的《史记》,等你全背下来我们可都要被饿死了。”

夫子惹得周围一阵哄笑,原本剑拔弩张的局面便如此被夫子轻易化解,更加维护了先生的尊严,也满足了通藏不上早课的愿望。

读书人往往会把尊严看的极重,更何况是读了一辈子书的老先生。

若今儿真闹得下不来台,夫子还真怕这先生一个想不开就去跳崖寻短见了。

“你们俩等一下。”

等聚在周围的人群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九章 北途听风雨(1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