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重生三国当二爷>第435章 曹孟德虎头蛇尾

张昭见孙权这样,知道他是铁了心要出兵了。他忍不住的心里一阵叹息,老伙计,你恐怕是没有想到吧。你为了主公尽忠尽责,他却为了占得一点先机,便弃你于不顾。虽然他这是吃定了刘备不会因此怠慢你,但这样也真是太叫人寒心了。不过你留在那里也好,没有你来插科打诨,有些事情也就方便多了…

有了虞翻这么个榜样,那一众东吴谋士再也不敢说什么了。随后孙权凑起了六七万大军,对外谎称是十万。紧接着就同周泰、朱然、丁奉、潘璋、凌统领着兵马从山阴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乌程。他要先拿下这里作为据点,然后才能在对丹阳的用兵上占据主动。

可是孙权领兵刚到乌程,就和黄忠父子遇上了。人家之前早就做好了准备,由纪灵领着人马驻扎在丹徒,防止吴县方向的来兵。随后他们父子两人就点齐十万兵马来乌程等着孙权了。

孙权本想偷袭一下的,如今看到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多少都有些底气不足。对方可是真真正正的十万人,而不是诈称啊。但是一想到自己这边战将不少,而对方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黄忠父子二人。他呀,又觉得现在是个斩将夺旗,取得一场大胜的好机会。想到这里孙权就派周泰上前搦战。

黄叙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炼,那武艺是日渐精进。黄忠见对方派出了周泰,就让儿子上前迎敌了。这两口大刀一遇,周泰在黄叙跟前走了十来个回合就抵敌不住了。

孙权一看,赶紧让朱然上前帮忙,没想到他话还没说完,只有十五岁的凌统就杀过去了。这会儿孙权的手底下,除了朱然、潘璋比二十一岁的黄叙大上几岁之外,丁奉、凌统都比黄叙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今这吴会之地和长沙通信往来一次起码得月余。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也不敢完完全全的信任周瑜。他只能留下程普、黄盖那些老臣,以及鲁肃这样的心腹在那里,让这些人互相的牵制他才放心。分出去这么多的人才,也造成了孙权现在手底下青黄不接的窘境。

此时的凌统,那可真是差远了。他上阵之后非但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让周泰更加手忙脚乱了。朱然、丁奉、潘璋一看不好,急忙各持兵器上前助阵。即便是如此,他们也和周泰、凌统一齐被杀的大败而归。黄忠趁乱挥军掩杀上去,直把孙权的人马杀得是大败而走、狼狈而逃。一路撵到了余杭城下,才掌着得胜鼓返回了乌程。

孙权这一败之后士气大跌不说,兵员、辎重又折损了不少。虽然他心比天高,但是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也只能在余杭守着,然后修书一封派人送往长沙。让趁机周瑜兴师北上。他这会儿完全寄托于长沙那边能取得一场大胜,把刘备的各路人马吸引过去之后,自己就能得到攻伐丹阳的机会。

而关羽在曹操的兵马来到梁国之前,就修书一封派人送到了徐州。让宋宪、庞德出兵,攻打鲁国、山阳进行响应。要说这庞德啊,虽然是个忠义之人,可做事挺极端的。他这伤势好的差不多了,等着领兵出征的时候就让人准备了三样东西,一是管亥的大刀,二是管亥的牌位,还有就是一身孝服。他自己身穿孝服,身后让人拿着这两样东西,说是要和管亥一起出征,直到自己给他报了仇为止。庞德这番作为别说曹军了,就连跟他一起的宋宪都觉得有点瘆得慌。这倒是也有些管用,只要是心里素质有点低的,见了庞德之后气势上就会先弱三分。

庞德、宋宪这一出兵之后,很快就打到了高平。如今三路人马齐动,单单关羽那军人马却悄无声息,这可是让曹操更加的如坐针毡了。他虽然有心要先解决掉关羽这个大麻烦,可是如今这情况,继续让这三路大军在兖州攻城略地的话,那就要撬动自己的根基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人马撤回去,然后在各地小心布防。可是如此一来,怕是又要陷入那无休止的对耗之中。自己的土地、人口都远远的逊色于刘备,这不是越往后越吃亏吗?

曹操这时候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老对手袁绍,当初自己还笑他色厉胆薄,做起事来虎头蛇尾。好几次用兵都是气势汹汹的开始,最后却不了了之了。这时候曹操觉得自己现在的境遇,和那时候的袁绍别无二致,除了虎头蛇尾的退回去,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最关键的是,他觉得自己有些老了,再也没有了之前那敢打敢拼的魄力。做起事情有点瞻前顾后的想为子孙留后路来了,曹操认为自己的次子曹丕不错,或许以后能够在刘备、关羽相继老去之后趁势而起。所以曹操并不想现在就拼光了老底,万一自己儿子继位的时候能有所转机呢?

此刻这种想法虽然还不十分强烈,但是一经产生就影响了曹操的决定。瞻前顾后的想了一阵之后,曹操把人马往后撤一点,先到定陶驻扎下来。然后再根据太史慈、马超、庞德这三路人马的情况制定应对之策。

曹操的大军一拔寨起营,立时便有哨探报入了睢阳城中。关羽闻讯之后捋须一笑,“既然曹操想要离开,那我们一定得追击一番才好啊。”

张辽一听,“将军,曹操本来就是想先和你决战,如今见到你一直谨守不出,而各路人马又杀入了兖州,他才不得已而后撤的。如今咱们出兵岂不是正中曹操的下怀?”

关羽呵呵一笑,“曹操这人生性多疑,咱们越是这样,他越会觉得我们是想留住他。到时


状态提示:第435章 曹孟德虎头蛇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