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欲设计斩杀秦宜,扬州牧却毫无察觉。
根据双方协商结果,扬州开始整备兵马,准备粮草,一番忙碌终于做好出征前所有事项。人无信不立,既然当初扬州牧秦宜在沂水河畔答应了许都曹操,出兵相助,那就要兑现诺言。
临近十月中旬,扬州牧秦宜整顿兵马,率大军启程,先向东进发进入淮阴,而后沿泗水河东岸北上。
扬州大军对外号称五万,其实指的是步卒,而且还是先头部队。若算上甘宁近一万水军,总兵力也要有六万多人。
甘宁水军的作用,除了护卫陆军左岸免受骚扰,主要作用是保证大军粮草补给。这个时代陆路交通运输很不便,但水路船只运输就不一样,那是运动中的仓库。
秦宜有他的算计,此次出兵北上,兵力少了不起作用,出兵多了惊动四方,嗷,幽州竟然有那么多军队啊,试想袁绍、曹操心里会怎么想?别忘了扬州有五万军队对外征战,这么长时间估计别人也知道了,你丫的一下子再出动十几二十万军队,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不会淡定。
五万军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恰到好处。
只不过这也只是明面上的事情,秦宜肯定不仅仅动用五万军队,有甘宁这一支水路暗中输送支援,随时可以增加兵力,而且人不知鬼不觉。
扬州牧秦宜的阵容很强大,身边有参军庞统、陈宫、徐庶和鲁肃,武将主要有大将赵云、周瑜、关羽、张飞、纪灵、魏延、丁俸等,至于不知名的二三流战将数不胜数。
秦宜离开寿春,将寿春老巢所有事物一股脑交给了诸葛孔明,大将高顺、张辽主持军务,还有黄忠、徐盛、潘璋等大批将校镇守,寿春兵力很充裕。这期间,高顺、张辽他们也在行动,并抽调扬州大军向北集中,戒备森严。
以诸葛孔明谋略,再加上高顺等武将坐镇寿春,后方万无一失。更何况,曹操已经将徐州兵马大幅度削弱,其微乎其微的兵力不足以威胁寿春。
而此时,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已经进入战略转折点。
许都曹操与冀州袁绍双方僵持数月,曹操前线出现了粮草短缺,就如同二十年后诸葛亮北伐就是因为粮草,导致前线补给不足,战线拉长无奈退兵一样。士兵也很疲惫,难说此时曹操还有取胜的信心。
曹操写信给荀彧,商量退守许都,借坚城抵挡袁绍。
荀彧回信认为,袁绍集中主力官渡,就是想和曹操对持下去,如果有一方退让,或者坚持不下去,那么那一方就会被吞灭。现在我们坚守要道,以一敌十,和袁绍对持了半年,已经没有回头余地,再坚持一下,等待战机出现,出奇制胜,以弱击强。
曹操的谋士无疑起到了极大作用,让曹操咬牙坚持下去。
与曹操正好相反,袁绍犯了很多错误,最要命的一个错误,那就是在关键时刻,邺城的审配拘押了许攸的家人,许攸一怒之下投靠了曹操,这个人正好掌握了袁绍军队的关键机密,乌巢军粮所在地及军队的部署和暗号。
许攸,这个人虽然也很小人,却也很有些才干,当初,袁绍和曹操初始交战,许攸给袁绍献计:“曹操兵少,而集中力抵抗我军,留在许都守卫力量相当薄弱,防备很空虚,如果派一支部队轻装前进,连夜奔袭,可以攻陷许都。占领许都后,就奉迎天子以讨伐曹操,必能捉住曹操。假如曹操没有立刻溃散,也能使他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最终一定可将他击败。”
许攸这个计策真的很不错,符合兵家的长驱直入,千里攻其主。
然而,袁绍刚愎自用,没有采纳许攸计策。
而时间进入十月,袁绍的补给从北方运来,由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囤积在乌巢。
恰恰在这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了曹操,并且给曹操献计,轻骑兵奇袭乌巢,烧其袁军补给。曹操大喜,当机立断,决定率轻骑军突袭乌巢,留下曹洪,荀攸坚守营垒。
乌巢雄火烈烈,一代雄主袁绍的霸业也毁在这场大火下。
闻讯之后,袁绍慌了手脚,急忙派大将文丑率兵救援乌巢,同时重兵猛攻曹军大营。
曹军大营防守坚固,一时半会哪里攻打不下来?
袁绍救援部队驰援淳于琼时候,曹操鼓舞军队死战,大破袁军,斩杀了淳于琼。
赶来支援的大将文丑姗姗来迟,看到的只是被大火烧成灰烬的狼藉,慌乱中又被曹操伏击,文丑被俘,手下兵马四散而逃。
与历史差不多,袁?你现在所看的《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二百二十七章秦宜出兵,袁绍败北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书友们,我是依山晚亭,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