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两百一十九章:行如流水
说道:“我等四人,有三人在帝国银行供职,你们难道还不明了吗?”

王、房、魏四人相互看了看,魏徵说道:“难道...那、那少郎君对银行又有谏议了?”

杜如晦说道:“还记得吗?太子第一句话就是让叔玠兄先汇报银行的事情,结果,后来说着说着就说到上面去了。”

王珪悔恨的叹了口气后。说道:“都怪珪当时太过震惊,误了太子的本意了。”

魏徵也学着他的样子,叹气之后说道:“徵何不也震惊不已?”

气氛一下又凝固了,四人再次想到上面去了。

好一会儿,魏徵说道:“要不...我们现在去请教...”

他问得很小心。毕竟都是自持身份的人,现在眼巴巴的跑到一个晚辈家中,还是去请教的学问的,多少会有些难堪的。

王珪一言不发的站起来就往外走。

其他三人相互看了看,也跟在身后。

快到府门的时候,房玄龄拉住疾步前行的王珪,“叔玠兄,你可知那少郎君住在何处?”

王珪愣了好一会儿才恍然的说道:“对啊~~~他住在何处?”

其他三人好笑又同情的看着他,看来王珪心中已有魔障了。而且,能破开他的心障的,只有那个叫殷清风的少年郎。

杜如晦上前说道:“那少年与吴国公交好,我等求他派人引路,必然能找到殷少郎君的。”

“哦~~”

王珪低头又往前走。

刚走了两步,他回头问道:“为何不让尉迟将军派人?”

魏徵虽然也没想明白,但是,他拍了一下王珪的后背说道:“想必尉迟敬德这时正在想着怎么修建他的浴室呢,我等就不去打扰了。”

魏徵的本意是想唤醒王珪,但王珪听了他的解释,连“哦”都不“哦”了,扭头就走。

三人无奈的跟在后面,看来在没见到殷清风之前,王珪的状态是好不了了。

杜伏威匆忙赶到门口。

一下子有四位朝堂重臣来访,可是从未曾有过的事情。

杜如晦四人与杜伏威简单客套了几句就直接道明来意。杜伏威虽然惊奇,但他也不问缘由,只是让家将把管家喊来。

望着远去的车队,杜伏威在台阶上嘿嘿了几声就转身进府了,他对殷清风放一百个心。而且,看这四人的架势也不像是坏事。

往返了一百多里地,又泡了半天澡,就算殷清风的身体再棒,他也有些吃不消。

简单吃了口饭,又陪着几个小妞儿说会儿话,他就去睡了。

他刚梦到那个叫静淑的武妹妹吐了他一身奶水,就被月眉给摇醒了。

他这山庄八百年也来不了一个人,但凡能来的,又值得月眉来打搅他好梦的,必然是需要他亲自接待的。殷清风再不情愿也得起来。

看看窗外,天色早就昏暗。殷清风有些着急的问道:“月眉,可是太子派人来了?”

月眉一边帮他穿衣,一边回到道:“是那天我们见到的王行长,他带着三个人来拜访郎君的。”

王行长,全大唐就一个人有这称呼。

“刚分开没多久,怎么就找上门来了?”

殷清风心里嘀咕了一句,接过毛巾赶紧擦把脸。

外书房内,四个人或立或站,都把注意力放在门口。

在殷清风推开房门露出身形的那一刹那,坐着的人立刻起身,和其他人一起恭敬的说道:“深夜打扰,还请少郎君多担待。”

殷清风对他们的态度很惊讶,赶紧回礼。

没等他的客套话说出来,王珪抢先问道:“敢问,少郎君对银行可有谏议?”

殷清风又一愣,谁告诉他说他对银行有谏议了?

他不慌不忙的指着桌上的茶杯说道:“这是清风让人**的茶叶,四位长辈长途而来,不如品尝一下,看看是否可以舌口生津。”

魏徵拉着王珪坐下,并端起他眼前的茶杯递给王珪。

有了魏徵的暗示,王珪总算有些清醒了,他低下头开始品尝。

“咦~~~”

杜如晦见茶杯端到眉目的高度仔细看着。

唐初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

唐人卷下条载:“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

这便是最早的茶船。

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

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于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

在盖碗茶的文化里,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但是盖碗的盖子要等到泡茶法出现之后才有的,而且是泡茶法出现了很久之后才出现的----通过现存的茶具考证来看,最早不会早于满清的第五个鞑子皇帝时期。

随着杜如晦的这声疑惑,其他人也注意到了手中茶杯的不同。

盖、杯、托,很简单的结构,一目了然。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盖子和盏托,又刺激到了四个人的神经。

“工”!又是“工”的杰作!

难怪这少郎君要强调“工”重要性!

不但杯盖、盏托他们没见过,就是这茶...杯...他们也没见过!他们在家中用的都是茶碗啊~~~

四个人相互看了看,低头开始闻茶。

他们之前喝茶要经过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等步骤。可是现在呢?他们刚坐下,就有人端上茶来,难道...他


状态提示:第两百一十九章:行如流水--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