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一百九十五章:杜绝隐患

殷清风没想到他反应这么快,他奉承的说道:“小侄对叔叔的睿智,敬佩得犹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

随即,他说道:“那你打算让他进入兵部任职喽。”

殷清风说道:“将文武分离只是第一步。若只停留在这一步,他们早晚还要勾结在一起的。比如说,某个世家既有子弟既出仕为官,又有子弟在军中。那么,分离文武就没有意义了。”

李世民万分期待的看着殷清风。

“小侄的谏议是:在兵部内设立督查司,职能与御史大夫相同。

但是,从此以后,督查司的人代替御史大夫,专门监督文官;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管武官。”

“妙啊!”

李世民兴奋的站起来,挥了一下拳头,“从此以后,非但文武不相统,而且还要...”

“还要交叉监督。”

殷清风替他补充了一句。

“对!交叉监督!哈哈哈,看以后何人能祸乱大唐的江山!”

李世民越想越兴奋。

“妙~~~真是太妙了~~~~”

等李世民兴奋够了,殷清风说道:“所以,以后再挑选御史大夫和督查司的人,一定不能有利益的牵扯、不能有姻亲的牵扯。也就是说,御史大夫与军中的人没有关联,督查司之前也不认识任何一位文官。”

李世民深以为然。

随即他就想到了之前殷清风提到的密谍。

如果成立了密谍,文武百官的动向他就能得到掌握、就不用再担忧文武勾结了!

嗯...这件事自己要好好琢磨琢磨。但是...要不要问一下他呢...

李世民说道:“杜伏威就是这督查司的首任官长了?”

殷清风回道:“他与朝中各文武从无交集,才能也足以担任。即使身在兵部,但由接触不到兵权,叔叔还担心他有异心吗?”

李世民点点头。

“叔叔这太子的位置还没坐上太久,若现在就向圣人提及,阻力应该很大。”

李世民再次点点头。

“这几年先让小侄的义兄将皇泽院办起来,到时候在那些文官面前也有一定的威严。”

“好!就这么说定了:他将各地的皇泽院建成之日,就是他进入督查司之日!”

李世民立刻拍板做了决定。

殷清风一拱手,“那,小侄就代义兄恩谢叔叔了。”

李世民一摆手,“相比一个督查司的官长来说,你今日这两策才是我看重的。而且,这两策出自你之手,若他做不好,我就唯你是问了。”

殷清风没说是也没说不是,他说道:“为了保证不受干扰,这督查司只在名义上归兵部管辖,具体行使职能的时候,兵部没有任何权利干涉。也就是说,圣人直接统御督查司。”

李世民长呼了一口气。

他以为殷清风只是来给李伏威谋个差事的,没想到收获竟然这么大。别说给他一个督查司官长的位置,就是殷清风让一头猪来坐这个位置,他也不会反驳的。

相比大唐的长治久安,一点小小的交换根本不算什么。

殷清风为了安排好杜伏威,这个想法他想了好久了。要不是杜伏威自己把皇泽院的差事揽下来,他今天的建议还要再晚几年拿出来。

既然已经开了个头,关于军事上的,他索性再说几句。

“文武相互交叉监督,只是一个举措。在小侄看来,大唐还有更深的隐患。”

刚才还心情极好的李世民,被殷清风这话吓得够呛。

更深的隐患?听他的意思,不但有隐患,而且隐患极深。自己怎么不知道?

“你...你,快说!还有什么隐患?”

李世民有些急了。

大唐立国才几年啊?他这位置还没坐热乎呢,怎么就有隐患了?

殷清风这是吓唬李世民呢。真正的祸根现在还没种下呢。

“随着国力的兴盛,大唐对外用兵是必然的。不管大唐以后的目标是谁,都距离长安极远。小侄担心朝堂上为了便于管理这些新增的疆土,而让镇守的武官权利过大。”

李世民松了口气,“你是说,现在还没有隐患?”

殷清风说道:“现在的确还没有。但为子孙计,有些事情要未雨绸缪才好。”

李世民刚才被吊起来的那颗心多少有些落回去了,“那你说说,怎么个未雨绸缪法儿?”

李世民到女帝时期,唐军先后击破了东突厥、薛延陀、降伏漠北诸部,设立都督府;此后,又灭了高昌、击败了西突厥。唐朝为了治理这些地方,先后在新疆以西,波斯以东的地区分置十六个都督府、七十二个州,一百一十个县。

为了方便管理这些距离长安遥远的疆土,女帝嫩手一挥,藩镇就出现了,节度使制度雏形也就有了。

雏形既然有了,就要发育、发芽、发酵。

发酵的第一个因素,是均田制的崩塌。

从李治、女帝以来,均田制渐趋破坏,流民、逃户大量出现。李隆基时期曾采用很多种办法试图解决。其中的一个办法是,招募流民为兵。

嗯...赵宋使用的路子和这一样,但却是另外一个极端。

但这个办法却使这批人渐渐成为雇佣兵而不可随意脱离军队。于是,由于均田制度的崩溃,导致了唐朝的兵制从府兵的征兵制向募兵制演化。从此,各地藩镇就有了足够的兵源。

第二个因素:在李隆基执政的中后期,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内部权力斗争上,开始大量启用胡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五章:杜绝隐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