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唐末昭宗>4、迈向海洋的第一步

黄成整合船厂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李晔手中。

但这已经是龙纪二年(公元891年)2月的事情了。

“阻隔海路!”李晔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他写下一个“花”字,又在上面画了大大的一个叉。

水军!

朝廷的水军只有内河炮艇八艘,即便这样,人都还凑不齐呢!

倒不是说,海军也搞精兵政策。

而是,它本身就是个技术兵种。

就连普通的水手都不能凑活,更何况是指挥的军官。

李晔也不想把海军搞成陆军海战队,在他的计划中,海军是另一个系统,不再是陆军的衍生品。

看李晔又陷入沉思之中,步入军帐的杜让能轻声说道:

“陛下,103军已经进入淮南,期间多与当地豪强发生冲突,郡州官佐送来奏折,希望朝廷采取怀柔之策。”

“杜相,什么时候来的,快请坐下。”李晔瞬间回过神来,说道:“告诉那些郡州官佐,任何敢于朝廷大军对抗的人,都必须干净、彻底的被清除掉,剩余的妇孺全数发配到流求(今台湾),敢有怨言者死!

内阁再发文申斥那些官员,今后再提出这样愚蠢的问题,自己打包滚蛋!”

黄巢造反之后,“杀人放火受招安”就成了豪强至高理想。

他们不停地和朝廷唱反调,要的就是获取承认,最终成为一地的霸主。

在忠武、淮西两地,第一旅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而最有效的解决手段,就是将这些人毫不留情的剿灭。

毕竟有了这些死鸡,其余的“猴子”才会举手投降。

对那些归附的人,李晔也没有置之不理。

大都给一个参议的头衔,并把他们安置道各县的议政院中,职责是讨论、制定政策,并监督当地官员。

而那些比较听话的县,李晔还试点了选举制度。

由议政院的参议选出县长,再由他提供各衙门的官员名单。

只要通过议政院的审议,这些官员就能走马上任。

这样的策略,让各县的秩序很快步入正轨。

速度之快,甚至让揪心的内阁也觉得不可思议。

在派出人员监督的同时,还将相关经验汇总。

只要时机成熟,他们准备到推广各地。

“陛下,流求是不是太荒芜了?”杜让能有些迟疑道。

这个时代的流求虽然已经有人居住,但数量实在太少。

而且,流求四周都被大洋包围,很多时候政令根本不通。

李晔笑道:“杜相,比陆地更宽阔的是海洋。

只要将它掌控,整个世界都在我们手中。

流求不过是第一步,只有征服这座岛,我们才有可能抵达更远、更大的澳洲。”

杜让能依旧愁眉不展,说道:“陛下一向高瞻远瞩,是臣等万万不及也。

但流求之地实属不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恐怕事倍而功半也。”

李晔笑道:“事倍功半?杜相恐怕不知道流求财富有多少。

那边气候炎热,完全可以推广盐田之术,每年能生产食盐数十,甚至上百万吨!”

“数十万吨!”杜让能倒抽了一口凉气。

虽然朝廷已经控制了不少产盐地,但这些地方的产盐量并不高。

究其原因,就是煮盐上出了问题。

虽然很多盐池已经用煤炭作为燃料,但熬盐的速度却无法加快,否则只会把盐烧焦。

杜让能到底是个老狐狸,自然不会质疑皇帝,他拐着弯的问道:“陛下,流求也盛产煤炭吗?如果盐田缺乏燃料,是否需要从淮南起运?”

李晔笑道:“不用任何的燃料,只要修筑盐田即可。”

“这样啊!”杜让能虽然不解,但也没有继续询问。

李晔接着说道:“除了盐田之外,朕还打算在流求种植甘蔗、甜菜,以及芋艿。

此外还需要大量的渔民捕捞鱼虾,以满足百姓的需要。”

杜让能有些疑惑的问道:“甘蔗、甜菜,这是何物?”

芋艿、鱼虾这些还好理解,现在水旱连年,再怎么储备食物都不为过。

但是甘蔗、甜菜是什么东西?它们能吃吗?

李晔笑道:“是用来制糖的。”

太宗皇帝派人从印度学习熬糖法之后,华夏的甜党就将这条羊肠小路,趟成阳光大道。

红糖、白砂糖、冰糖的相继面世,不但满足了百姓的需求,甚至还出产到海外去。

换而言之,丝绸之路不但有精美丝绸锦缎,还有甘甜的糖块,在清脆的驼铃声中渐行渐远。

但这并没有改变,糖是奢侈品的事实。

究其原因,一是甘蔗的品种虽然已经过改良,但还没有后世的高甜。

再一个,是能种植甘蔗的地区,也是传统的丝绸产地,百姓们并不愿意改桑为蔗。

至于甜菜的出现,完全是一个意外。

李晔在让胡商捐书的时候,还让他们捐出中原所没有的种子。

结果就是皇家的菜园子里,长出了一大堆奇形怪状的东西,其中就有了红、白甜菜。

虽然它们还不如后世高甜。但只是广泛的种植,糖产量绝不会低的。

“糖!”杜让能当然知道这东西有多珍贵。

市面上的红糖,和银锭是一个样子。

这倒不是为了喜庆,而是它真的需要大价钱购买。

白糖、冰糖更是有价无市,偶尔出现,也会被豪门富户买走,等闲不会流到市场上。

“陛下,那个产量会有多


状态提示:4、迈向海洋的第一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