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最近这一年之间赫连茂就攻下了西秦岭北的十余座城池,俘获的人口牲畜将近百万,大大削弱了西秦的国力与威望,而姚冲对此是无可奈何,自己有病无法亲征,派儿子或者大臣去,各派又为主帅人选的问题是争执不休,始终吵不出个结果,最后西秦只能采取消极防守的态度,而此举也等于告诉周边其他诸侯如今的西秦其实软弱可欺。
紧接着大夏站出来对抗西秦的乃是东凉,这原本是臣服于西秦的一个地方小势力,可自从现任国主蒙逊上台后国力日渐增强,起初其只是吞并周围的一些小势力,但在意识到原本的宗主已经软弱可欺时,其第一个带头起来反噬,而西秦的边防将领又基本不是蒙逊的对手,最后又连丢了好几个郡,西秦的领土日渐缩小,面对这样的局面姚冲连气带病,最后一代枭雄就这样郁闷而死。
其去世之后长子姚昌继承了皇位,他也知道几个兄弟对自己不服,可生性文弱的他也不愿意采取雷霆手段,结果只能给几个兄弟加官进爵希望以此笼络住他们,可对于他那几个兄弟而言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要的是皇位,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于是第一个站出来采取行动的就是楚王姚宏,这位生性骁勇善战,在姚冲在世的时候就屡次出征,颇立战功,手中也算握有一定的兵权,故此便抢先发难,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名正言顺些,其编造出姚冲是被姚昌毒死的谎言,这件事之后被其他起兵的皇子纷纷拿来当作借口,尽管他们自己都觉得这理由有些荒谬绝伦。
姚宏原本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只要登高一呼就能顺利拿下皇位,可结果他想错了,姚昌继承皇位可谓名正言顺,加上其一贯待人和善,故此吸引了不少忠于姚冲以及比较正直的王公大臣站在其身边,这些人能量颇为巨大,其结果就是姚宏始终无法攻克都城平京,当然姚昌这边也无力消灭他,此时燕王姚政以姚宏反叛朝廷为名也起兵讨伐他,乍看起来这位似乎颇有正义感,可实际上他只是以此为名招兵买马割据地方,非但一仗都没和姚宏打过,甚至连姚昌这边的命令也不听,俨然成为了一股独立势力,这下其余诸王也陆续起兵,理由五花八门,有打着支持朝廷旗号的,有讨伐姚昌的,也有讨伐姚宏乃至姚政的。一时间整个西秦是四分五裂,刀兵四起,而面对各大势力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局面,有些人就想到了求助外援。
首先是姚宏,这位头脑比较简单,眼看皇位始终无法到手情急之下居然想到向原本的死敌赫连茂求援,答应割让咸岭一带的大片土地,并每年进贡大批财物,赫连茂闻听顿时心动了,不过他所图谋的可不止姚宏所许诺的这些好处而已,他的目标是以此为借口吞并整个西秦,于是他很快便答应了姚宏,并亲自率军两万南下支援姚宏,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当初西秦国力鼎盛时都拿赫连茂没什么办法,如今其四分五裂,国力大损更加不会是夏军的对手,故此姚宏军很快就取得了争霸的优势。
一种模式一旦获得成功势必会吸引来模仿者,魏王姚荣见找外援这招好使立刻就向临近自己势力的东凉求援,开出的条件比姚宏许诺给大夏的还优厚,颇有些慷他人之慨的意思,东凉国主蒙逊的想法与赫连茂差不多,也想借机夺取关西,于是便亲率七千骑兵加入了这场战局,结果自然使得事情更加的混乱,此时身为正牌皇帝的姚昌可控制的地区只剩下平京周围很小的一块,颇有些朝不保夕的意思,于是他便召集群臣商议办法,此时司隶校尉乃是姚冲昔日重要的谋士窦翼站了出来,提议让姚昌归顺朝廷,求助于林坚。一来两家自从当年和解之后关系一直很好,其次林坚宅心仁厚,对待归顺自己的势力一向都不错,这点南吴和王懿都是证明,与其眼看着西秦亡于昔日的仇敌之手倒不如归顺朝廷,好的话不失继续割据一方,即便结果糟一些总还能够保全姚氏一门的性命,姚昌这人性格文弱,没什么雄才大略,听窦翼说的有理最终也就答应了,派自己的叔父太尉姚猛为使前往洛安称臣求援。
坐镇洛安的韩良一看这可是楚军将势力扩张到关西的大好机会,于是一面对姚猛一行热情接待,一面赶紧给林坚写信,盼他拿主意,其实就林坚的本意不愿那么早离开云州,毕竟西南的局势还没有稳定,石余这边的情况也有些复杂,可一来对方都求到自己门上了,其次如果西秦真乱了对于内陆也是个威胁,经过一番权衡林坚最终决定挥师北上救援姚宏。
虽说楚军主力是要离开了,可林坚还是特意留下了夏侯恪把守云州,名义上是怕王云的余部死灰复燃,实际上是派其监视石余的势力,对于夏侯恪的能力与人品林坚还是比较信任的,相信其不会被石余所收买,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是林坚怎么都没有想到后来石余竟然会挺而走险,最终还是害了夏侯恪这条性命。
原本按林坚的意思是想带着石余一起北上,战后就到洛安定居,林坚此举一来是为了防止对方搞小动作,以便就近监视,其次也是希望万一将来有机会回去,穿越者们聚在一起也比较方便,然而石余却以云州尚未平定为理由拒绝了,似乎她也猜出了对方的意图,不愿落入任人摆布的境地,林坚一来急于北上救援姚昌,其次加上其为人也比较随和,故此最后也就答应了,双方还约定等将来西秦的战事结束之后大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