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明的国都,应天府一直是整个大明最繁华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扼守大明南北,整个江南的赋税,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里。
不管是南北调税,还是车马行船,包括世界各国使节闹出的一些笑话。都是这个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大都市里百姓们感兴趣的谈资。
最近的应天府格外变的热闹了许多,来自大明各地的藩王后裔们,如同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使节们一样,也闹出来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比如庆王世子朱秩煃,自幼生长在荒凉的韦州,来到京师之后,就迷恋上了秦淮河多情的美女,流连烟花之地。他虽然年轻英俊,却因为拿不出睡资被老鸨赶出了青楼。
周王世子朱有炖,却因为出色的编剧才华被烟花之地追捧,虽然年近四十,却有无数美娇娥愿意自荐枕席。
宁王世子朱盘式,死皮赖脸要进幼军,愿意以一个小兵自居,跟着幼军一起训练,却没过三天,就吃不了苦,狼狈退出。
年方十岁的沈王世子朱佶焞,来到京师以后,就迷上了去动物园看那些动物,一天不去就要哭闹,让一帮随从苦恼不已。
还有那岷王世子朱徽焲,因其父屡次被囚,如今只有岷王府只有三百随从,客居武冈州。这朱徽焲只有随从六人从武冈州来京,因为其衣着粗鄙,差点被当做冒充的被五城兵马司抓了起来。
京城的老百姓自认天子脚下,见多识广,一直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出于小人物的角度,也格外喜欢传播那些关于大人物们的糗事。
朱瞻基虽然事务繁忙,最近一段时间注意力不再他们这些人的身上,但是对他们这些人也并不是没有关注。
不过,也仅仅是关注而已。
身为太孙,他不需要跟谁去维持关系,而他对养猪一样养出来的朱氏宗族,也没有抱太大期望。
虽然朱元璋的儿子辈的确有几个出色之辈,但是两三代下来,出头的几乎都死光了。
更主要是朱家太大了,如今的第三代,第四代,郡王以上王府已经有几十家,他就是想要关照也关照不过来。
只有几个亲近一点的王府,他才稍微让人多关照一点。
十月十六,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两千多经过培训的时代精英们,就要分赴各地,筹建银行事宜了。
朱瞻基勒令,被分配的同一地方的“掌柜”,必须结伴同行。
户部发展银行与內监商业银行,两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竞争的。所以在培训期间,两家银行的人也是互不来往,甚至充满了敌意。
户部的人看不起內监的人,內监的人也不服气户部人的高高在上。
朱瞻基的确是想他们之间互相竞争,但是却要把这种竞争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而且银行初建,两家的业务范围也不是一样的,他希望两家能互通有无,都少走一些弯路。所以要求他们被分配到外省同一县城的掌柜,必须结伴同行,互相交流一下经验。
不管是到了基层以后招收柜员,还是开展业务,两家银行其实都能相互借鉴和学习。
至于具体会是怎么样,朱瞻基就管不了太多了。
朝中大臣对朱瞻基一下子开办两家银行,其实也是颇有微词。
户部开办银行,他们是大力支持,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都看到了银行在国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官员和将士的俸禄都由银行发放,每个官员在发展银行里都会开办一个账户,每个月的俸禄将会直接分配下去。
每个人必须要要亲自到银行领取,才能领的出来,这就从源头杜绝了将领们克扣俸禄的惯例。
从古至今,武将吃空饷就是历朝历代朝廷屡禁不绝的惯例,任谁也改变不了。
可是银行出现以后,一人将会有一账户,只有自己和指定一个亲可以领取,任谁也冒领不了。
即便是此人战死,其指定的亲属也可以领取其账户资金。
当然,其亲属也不能跨行领取,只能在开户行领取。想要跨行领取,就必须要开户行将账户资金改换成金银票,并且指明要到哪里兑换,然后开具金银票,带着金银票到指定的分行领取。
这样有些僵硬的金融政策,却能让户部掌握全国的资金流向,从宏观上调配国家资金的流动。
当然,武将们也不是毫无权利了,最起码军队建设资金,仍然是由武将自己分配,只是相对以前来说,不能掌握士兵的军饷,他们能掌握的资金要少的多。
而文臣们掌握了武将的钱袋子,也就根本不怕武将造反了。
所以,户部开办银行,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的阻力,那些文臣们是非常积极地推动了银行的建立程序。
从这一点上来说,內监的商业银行,也是因为这股东风,才顺利开创了起来,要不然,內监想要开办银行,是不会这么顺利的。
武将们中间,当然是有一大批对这个政策反对的人,不过如今朱棣对军队的管控还比较严,军队也没有腐化,所以有些吃空饷的武将们再不愿意,他们在朝政上却没有权力反对,只能接受。
文臣们之所以没有坚决反对內监开办银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商业银行开办的同时,将会逐步限制大额现银的交易。
限制商人们的大额现银过手,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等于控制了商人们的手脚。
从宋朝以来,理教兴起,文臣们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