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工业造大明>三百九十九科举的学子
地北的东西都有,生活也很安逸。只是却需要不少的钱财,不然长安绝对适合生活。”这里虽然不如江南好风景,可是一切的建设都很大气。鳞次栉比的规划,绝对是这个时代的标杆。

“哈哈那就没希望了,此番见过了大人做了官员,以后每年回长安的次数怕是数的过来了。”陈然有点哈哈大笑的话,高亮喜欢长安只是因为他在嘉峪关那里长大。从小见惯了疾苦,对于这种繁华的地方很是喜欢。

李寿也笑道:“高兄只要用心就好了,将来无论去那里执政,说不得又是一个长安城呢?执政一方做得不错了,将来也有可能回到长安任职……”说道这里的时候,李寿也是带着笑意的。这里蒸蒸日上,各地一年一个变化,正是他们展露才华的时候。大家都是年轻人,谁都不会认为谁比谁差。

说话的功夫,几个人也来到了城外。一个个从马车上下来,真的有一种青年意气风发的味道。回来的可不止他们一波人,还有那状元周立。说起来有意思,这个周立就是那周培公的二叔,也就是他父亲的弟弟。

此番他回家报喜去了,在得知自己兄弟得到了第一届的状元时候,当时周家都沸腾了。邻里都来恭贺了,可是周立回去却得知了自己的兄长已经在长安任职了,还有自己的侄子居然被那位大人收为学子了?

此番回到了长安之后,可以说仕途自然会很顺利。可是王晨却说过,他们都会被分配到下面,且看各自的手段。一年都要回来述职评估,做的号自然升上去,做得不好自然待在原地。如果三年没有作为的话,恐怕就要返回原籍当个教书先生了。王晨要求了所有内阁的大臣,都必须要从地下一点点历练上来。所谓的首辅有点后世总理的味道,王晨觉得可以慢慢改变这个格局……

当然还有那个第三的姚明礼,这个人可是有点意外,他是绍兴人也就是浙江那一块的。可是他却跑到了长安这里科举了,而不是在南明那里这就很耐人询问了。后来王晨打听了一下,这是绍兴姚家分出来的一支。在襄阳定居不少,后来逃到了四川后来又回到了襄阳。稳定了没多久,王晨科举他也就跟着来了……

这些资料后来王晨都看了,这个人有点意思啊?说起来王晨记得康熙身边有一个收复台湾的人,唤作什么姚启圣真不会到和这歌人有什么关系没有?不过这个无所谓的,且看这人如果不错就放在长沙那里操练水师。将来迟早要收复台湾,无论那郑家在怎么正义,台湾都要从自己这个时代确立了。

一个区区弹丸之地那么跳,王晨真不知道那些人哪里来的勇气?大国斗势自己都被当做棋子戏耍了,偏偏他们自己玩的不亦乐乎?或许后世的他们,对于千古罪人已经不在意了。什么叛国不叛国的也看的不是很重了,经历了那个黑暗的动乱年代。汉奸什么的,已经被人们习以为常了。钉在耻辱柱上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很难受了。


状态提示:三百九十九科举的学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