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送欧叶回到哥伦比亚大学,顺便和龚长伟交流了一下学术问题。
返回普林斯顿,沈奇梳理了一下近期的收获。
来普大读书的这一年半时间,发表了五篇论文,其中三篇刊登在四大期刊上,分别解决了沃什猜想、穆勒-沈定理和沈氏近迫定理。
可以说,这三篇四大期刊论文,这三个重要问题的解决,是沈奇未来一段时间混迹数学界的本钱,是他非常重要的一笔学术资本。
一年多的时间连续收获陈省身数学奖、福特奖、数学突破奖,沈奇的野心进一步激发,他渴望获得牌子更响亮的大奖。
单个奖项的品牌力,和颁奖机构的影响力、权威性直接挂钩。
陈省身数学奖的颁奖机构是中华数学会,福特奖的颁奖机构是美国数学会,数学突破奖的颁奖机构是几位富豪设立的基金会。
在数学圈业内人士看来,美国数学会的影响力、权威性较高。
福特奖是会旗下还有十几个数学奖项品牌,品牌力最高的是柯尔奖和斯蒂尔奖。
毫无疑问,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颁奖机构是imu,他们旗下设立菲尔兹奖、拉马努金奖、奈望林奖、高斯奖、陈省身奖。
imu旗下的前两个品牌不需赘述,奈望林奖颁给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学家,高斯奖颁给应用领域的数学家,陈省身奖和陈省身数学奖是不同的奖项。
陈省身奖是个国际性的奖项,四年颁发一次,属于终身成就奖的性质,年龄没有超过60岁的数学家几乎难以获得陈省身奖。
另外两个大品牌沃尔夫奖和阿贝尔奖,其颁奖机构分别是德国沃尔夫基金会、挪威政府,a这两个奖也是终身成就奖的性质,米尔纳、怀尔斯、德利涅这些超级大牛获奖时年龄均在60岁以上。
当然还有号称与诺贝尔奖齐名的,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雷福德奖,这个品牌六年发一次,没啥捷径,熬吧。
沈奇掐指一算,自己在未来几年内有可能刷到的品牌大奖其实不多,菲奖、拉马努金奖、柯尔奖、斯蒂尔奖,就这么几个。
还是太年轻啊,这或许是沈奇目前遭遇到的最大障碍。
说到学术资本,沃什猜想、穆勒-沈定理和沈氏近迫定理够沈奇吃好几年了,而黎曼猜想,足够沈奇吃老本吃一辈子。
《基于‘双生匹配法’的黎曼猜想证明》在arvix上只是预录,以证明学术原创性,并供全世界的数学家观摩、品鉴。
被欧叶喻为“半部成神”的这篇黎曼猜想论文,还是需要正式发表在期刊或学术专著上的。
沈奇编写的《数学史》有了重要的干货,但距离完本出版还有一定的时间。
“所以,这前半部,还是投期刊吧。”沈奇开始工作,将《基于‘双生匹配法’的黎曼猜想证明》调整为标准的期刊论文格式。
工作量不大,只是格式的微调,内容不需要改动。
刚调整完期刊论文格式,沈奇接到一个电话,imu的代表登门拜访了。
在普林斯顿校内,沈奇见到了imu的代表安德烈-维泽先生。
imu的总部设在德国首都柏林,这位维泽先生是德裔美国人,他出生在美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德语和希伯来语。
数学圈子里的德国人可真不少,不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代。
维泽先生亲自给沈奇送来一封邀请函,以表重视。
沈奇拆开邀请函一瞅:“10月,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的报告时间,十分感谢你啊维泽先生,辛苦了。”
“这是你应得的,沈。”维泽有点羡慕的说到,“曾经我也是一名数学家,现在主要做管理工作。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会坚定的留在慕尼黑当一名数学教授。”
“你现在也可以这么做,应聘成为教授,维泽先生。”沈奇说到。
“我十年没有从事数学一线的研究工作,都快忘记了如何展开二重傅里叶级数,没有一家学院会雇佣我这种教授。”维泽递给沈奇一张名片,说到:“一线研究交给你们了,我们负责后方支持。”
沈奇接过名片看了看:“维泽先生,你还有一个身份呢?斯普林格出版集团高级经理?”
“imu很穷,菲奖的奖金也才15000加元,我在imu是不领工资的。”维泽笑了笑,说到:“我总得生存,我需要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斯普林格出版集团高级经理算是体面人,养家糊口没有任何问题,还能活的很安逸。
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是科学文献出版界的巨无霸,与荷兰爱思唯尔集团、英国自然出版集团齐名。
主打医学、生化的爱思唯尔旗下拥有大名鼎鼎的期刊杂志《细胞》、《柳叶刀》、《四面体》,从事医学、生化领域研究的人群都听说过或者订阅过这些期刊杂志。
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自然》家喻户晓,而斯普林格旗下几乎覆盖了90以上的重要数学期刊及专著。
数学四大期刊皆是委托斯普林格代为出版发行,中国的几本核心数学期刊的b辑英文版,也全是委托斯普林格出版,面向全世界发行。
集团化运作,全球化运营,是当今学术出版界的趋势。
维泽向沈奇亮明斯普林格高级经理的身份,看来是想谈合作:“沈,实际上你所有重要的数学论文,都发表在斯普林格旗下的数学期刊上。”
“所以你们才是幕后的掌控者。”沈奇心说你们就是dà_boss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