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怀志是一名编辑。
不过,却不是在普通报社或者杂志工作的那种。
作为全球读者群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之一,他所工作的《未来》期刊是无数学者心目中的灯塔,是衡量一名学者学术水平的量化标杆。
甚至在某些研究领域,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即,一位未曾在《未来》上发表过研究成果的学者,永远称不上是一流的学者,而一名学者在某些研究领域的贡献是否突出,看他发表过几篇《未来》就知道了。
也正是因此,对于自己的工作,他已经不仅仅只是热爱,更是充满了一种名为荣誉的归属感。
尤其是每次坐在编辑部的办公室里的时候,他都有种感觉,仿佛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与世界的命运紧密地维系在一起……
扯远了。
如往常一样,将一天的家务口述给自家的仿生人之后,他便开着磁悬浮汽车来到了编辑部。
然而就在他哼着不着调的小曲,慢悠悠地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却是被眼前的一幕给惊讶到了。
只见他的同事们在某张办公桌前围成了一圈,就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一样,对着那张悬浮在桌上的全息屏幕,指指点点的说着些什么。
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侯怀志抬步走上前去,朝着离自己最近的那名同事询问道。
“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们怎么都围在这里?”
那同事脸上带着明显惊讶的表情,回头看向了候编辑,语气兴奋且激动的说道。
“你绝对猜不到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居然收到了陆院士的论文!”
陆院士的论文?
听到这句话的瞬间,侯怀志下意识地愣了下,紧接着整个人瞬间傻眼了。
“陆院士?!你说那个陆院士的论文?!”
“不然呢?还有哪个陆院士!”
侯怀志急急忙忙地问道。
“是什么方向的?”
“可控核聚变!再细分领域的话,属于氘/氦三核聚变研究!他从理论和工程应用两个角度,梳理了二代可控核聚变研究方向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虽然以我的学术能力很多公式和推论看不太明白!”
说到这里,那名编辑部的同事,脸上挂着不可思议的表情,用赞叹的语气继续说道,“实在是难以置信……一位来自一百年前的学者,做到了本应该由一百年后的人们去做的事情。”
也许是听到了他的话,站在旁边的另一名同事插嘴说道。
“比起不可思议,我倒觉得咱们有麻烦了。”
侯怀志皱了皱眉头。
“麻烦?”
然而这句话刚刚说出口,他立刻便意识到了,自己这位同事所说的麻烦到底是什么?
“现在的问题是该找谁给他审稿。”
放下了抱在胸前的双臂,王总编叹了口气说道,“二代可控聚变的研究本身谈不上有多热门,在这个领域大牛更是寥寥无几,何况他的论文又涉及到了数学、等离子体物理、材料学和工程学多个领域,细分下去的话甚至能分出数十条研究方向。哪怕是综述性的论文,将每一个技术瓶颈所面临的问题都描述的这么详细,也实在是太夸张了点。”
说实话,到现在他都有些弄不明白,陆院士到底是如何做到将如此多的研究领域,都了解到如此深入的程度的。
编辑部里的几个人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不约而同的挂着为难的表情。
正如总编所说的。
这个审稿人……
还真不太好找。
就在这个时候,办公室里的沉默忽然被打破了。
忽然想起了一个人,思忖着的侯怀志,下意识地开口说道。
“要不联系张院士吧?我记得他是可控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专家,而且还曾经获得过陆舟科学奖!”
一听到张院士的名字,不少人都反映了过来,办公室里再次传开了讨论的声音。
“你是说张飞跃的院士?”
“好巧!昨天晚上我还看到他在泛亚电视台科学栏目的座谈节目上,聊到了最近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二代可控聚变。”
“张院士的话应该没问题,他可以说是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顶级专家了!”
“……未必吧,而且张院士研究的是等离子体物理。虽然也涉及到二代可控核聚变,但侧重的还是理论方向。而陆院士的那篇论文,关于等离子体的部分只占很小的一点篇幅,其中不少关于堆芯材料以及电磁体设计所需要达到的各项工程参数的精确计算值,才是整篇论文的精华。”
办公室里议论的声音争执不下。
听着同事们的议论,王总编在一番纠结之后,最终还是拍板做出了决定。
“就联系张院士吧!小侯,一会儿你……算了,邮件还是我来发吧。”
“不管怎么样,能不能登刊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决定,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
虽然只是从内容本身上来看的话,这篇稿子还是相当有水平的,但因为那些公式和推论结果实在是过于复杂,以至于他们也拿不定主意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到底有几何。
……
金陵大学校园。
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全息屏幕中的那篇论文,张院士的心中也是一阵头大。
《未来》期刊将皮球踢到他这里,本来他是不想接的,但又忍不住想看看陆院士到底写了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