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灭明>第678章 文斗

“孔大人有什么法子?”李自成面色转换,似乎对面坐着的,已经是新任遵义知府。

孔兰川道:“大都督可知道,当地土司的族源?”

“族源?”李自成摇摇头,他是第一次进入遵义,连遵义已经立府都不知道,哪知道土司的来源?

“大都督,这些土司,原本就是汉人……”

从孔兰川的叙说中,李自成方才知晓,原先的播州宣慰司,以杨姓土司的势力最大,以下还有七姓土司:田、张、袁、卢、谭、罗、吴,但他们的远祖,无一例外,都是来自内地的汉人!

他们都是大唐年间移居播州的边军,后来在此地落地生根,遂成为当地的土司,据传说,大宋年间,六郎杨延昭的儿子杨充广出使播州,与当时播州宣抚使杨昭叙议家谱时,方知同为播公杨端将军之后,便将其子杨贵迁过继给杨昭,后来杨贵迁承嗣杨昭,作了播州宣抚使,播州杨氏中,便有一部分属于杨家将的后人。

其余各姓虽然不如杨家将来头大,但远祖都是大唐年间的各级军官,大唐末年,都已成为当地的土司,大明立国之初,太祖只是顺应局势,为了尽早掌控播州,在这些土司主动归附的时候,虽然做了一些调整,基本上演习了前元的做法,保留了他们的职务和土地。

孔兰川的意思,李自成若是有法子让土司们率先归入汉人,然后在土司们榜样的力量下,带着百姓归化为汉人。

李自成微微皱眉,这些土司既然是汉人,在当地又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为何忘了自己的祖宗,甘心做为异族?

不对,既然有族谱,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宗,只是为了利益,才会热衷于在当地做土司,一旦废除土司,也就废除了他们传承了上千年的特权……

在大义面前,他们甘心失去特权和利益吗?

李自成摇了摇头,让土司们率先回归汉人的行列,可以做为一直宣传的手段,绝对不会有什么直接的效果,还是要按照天命都督府的方式来处置……

不过,既然孔兰川能主动提到这些问题,倒是让他十分欣慰。

两人商谈甚久,不知不觉共进了晚餐,还是意犹未尽,孔兰川愉快地接受了遵义知府的职务,从明日开始任职,李自成告诉他,按照天命都督府的法子,最多十年,遵义府就会成为汉地。

新的遵义府,知府、独立审判官、都指挥使三权分立,互不统属。

知府主管一府之民政,下设农业、税务等官员,大小官员都由孔兰川任命,原先的土司,不能担任要职,除非他们入汉籍;

独立审判官由四川省长任命(这一次暂时由大都督府任命),独立行使刑事、民事审判权,知府、都指挥使无权干涉;

都指挥使主管一府之军务,并非战兵序列,主要是为军队提供预备役士兵。

以前的大部分府县中,都没有“都指挥使”一职,因为天命都督府募兵的事,通常由兵事使负责,主要在于甘肃一带,但李自成想要尽早归化遵义府,便预备在适当的时候,从遵义府募兵,所以才设置了都指挥使一职。

孔兰川为了组建新的遵义府,主动要求去劝说被俘的官员,此外,三千战俘,他也会尽力劝说,希望他们为天命都督府效力,至于如何效力,他就管不着了。

李自成已经想好了,这些战俘,不会加入天命军,一年的劳役期,帮着遵义府修路,劳役期满,将归入民籍,在当地娶妻生子,传播汉人的种子。

第二日下午,孔兰川拎着一个包裹,求见李自成。

李自成估计,这半日的时间,一定发生了很多事,便在军营内召见了他,“兰川,官员们怎么样了?肯归顺吗?”

“回大都督,官员们基本归顺了,”孔兰川却是皱着眉头,道:“大都督,被捕的官员中,也有不少是土司家族,他们不肯入汉籍……”

“这些人你不用管,交给我,”李自成笑道:“你立即组建新的遵义府,尽快开始公务。”

“是,大都督,”孔兰川道:“三千战俘,属下也是交代妥当,他们都是愿意为大都督效力……”

“好,好,”李自成道:“只要他们不是顽固不化,本都督一定会给他们活路,此处的汉人,太过宝贵……”

孔兰川这才放下心来,将包裹打开,道:“大都督,这是遵义府的土地、人口、赋税账册……”

李自成把眼一看,足足十数本,不觉有些头大,道:“兰川,你先口中说说,详细的情形,晚些时候,我再着人详查!”

“是,大都督,”孔兰川道:“整个遵义府,共有人口五十四里,合六千余户……耕地二十二万余亩,赋税一万八千余石……不过,这是足额征收的数字!”

李自成先是点头,“五十四里”,与秦拱明所说的数字完全一致,户数略有增加,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所致,但听了后面的耕地与赋税,不觉皱了眉头,“孔大人,遵义府的税率是多少?”

“回大都督,是十税一,比大明内地略高……”

“这不对吧?”李自成道:“赋税是一万八千石,那土地上总的产出,便是十八万石,二十二万亩耕地,难道每亩的产出,还不到一石?”

在他的认识之中,南方的土地,光照比较充分,即便是山地,产出也会远远大于北方,难道是本地缺少淡水?

孔兰川迟疑了一会,终是道:“回大都督,遵义府土地,大约


状态提示:第678章 文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