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灭明>第1185章 建设辽宁
耳恭听!”

“要促进辽宁省的发展,让百姓富裕起来,必须坚持贸易、教育、道路建设三管齐下!”李自成将一下午整理出的发展思路,详细说了一遍,“两位爱卿,你们可明白朕的意思?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趁着朕在沈阳的机会,不妨将心中的疑问说出来,朕也好当面解答。”

“皇上,在沈阳城内划定区域,开设市坊,可以促进市坊的形成,让百姓手中的财物,可以拿到市坊出售,”龚鼎孳道:“可是,这个教育,对富民有什么作用?”

“百姓受到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出售的侍候,才会得到更多的报酬,”李自成见两人大眼瞪小眼,知道他们没有听懂,遂道:“以军事为例,这次北征,华夏的步兵,能完胜满清的骑兵,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是呀……”

“这主要得益于华夏列装的火器,西宁步枪、山地炮,甚至包括火药包、手雷,是这些新式火器,加上将士们勇往无前的牺牲精神,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满清骑兵,”李自成道:“华夏为何能生产出这些火器,而满清却不能?”

臣有些明白了,”龚鼎孳道:“华夏的百姓掌握了技术,会制造这些火器,而满清缺乏生产火器的技术……”

“龚爱卿说的不错,关键在于技术,”李自成笑道:“而技术的来源于何方?就是教育,来自学校中的教育。”

“……”

“哪怕是最普通、最贫困的百姓,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就可以去工厂做工,获得相应的报酬,”李自成道:“这种报酬,会大于从耕地上的生产所得,换句话说,百姓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将来就会获得更多的报酬,实现‘手中有余财’……”

“臣明白了!”

“百姓掌握了技术,获得更多的报酬,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李自成笑道:“百姓获得的报酬越高,自身富裕起来不说,而国家则是可以增加税收……”

“增加税收?”

“百姓在工厂做工,生产货物的工厂是需要向朝廷纳税的,这就是华夏的《工商税》,”李自成笑道:“而且,百姓手中有了余钱,可以去市坊购买自己需要的货物,而出售货物的商家,是需要纳税的,货物出售得越多,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多,良性循环……”他心中明白,要想在半个时辰内将这些复杂经济问题说清楚,基本上不可能的,“总之,你们记住,百姓手中有了余钱,朝廷才能征收到更多的赋税,‘富民’就是‘富国’……”

洪承畴道:“百姓手中有钱,朝廷才能征收更多的赋税,像大明,为了增加赋税,被迫向百姓增加赋税,但百姓手中并无余钱,被迫揭竿而起……”

“洪爱卿的道理是对的,”李自成道:“所以,即便百姓手中有了余钱,朝廷也不会随意增加税率,相反,百姓手中的余钱在市坊流通的次数越多,朝廷的赋税会自然增加……”

洪承畴、龚鼎孳都是点头,或许这些经济问题他们不懂,但他们掌握一个原则:按照皇帝所说的去做,那就不会错!

李自成知道,要想让官员们真正掌握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甚至需要送他们去专门的高学接受培训。

现在最迫切的人物,是要他们执行,“两位爱卿,还有什么问题?”

洪承畴迟疑着道:“皇上,在辽宁大规模修筑道路,倒是一件好事,还能促进关内和关外的贸易,臣上次回京师的时候,曾经见过京师的水泥大道,平坦、宽阔,不惧雨水,臣举双手赞成,不过,臣听说,这种道路,耗银无数……”

“洪爱卿的担心银子的问题?”李自成笑道:“沈阳的府库,不是有一千五百万金银吗?”

“啊……”洪承畴大惊,“皇上,这些银子,都用来修路吗……”

“当然不能全部用来修筑道路,不过,除了支付这次北征中赏银、抚恤,很大一部分都会用在辽宁省的发展、建设上,当然,也包括辽宁以东、以北的府县建设……”李自成笑道:“银子虽多,也要精打细算,朕会让汉阳部的人,参与监管各种建设,汉阳部的人,并不干涉建设本身的合理性,但他们会监管每一项开支的真实性……”

“臣明白,臣绝不敢有负皇上所托。”洪承畴明白,这么大数量的银子,皇上如果放手不管,那才是怪事呢。

李自成笑道:“好了,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整个辽宁省,需要在那些地方修筑大道……”

/book_71093/60723794.l


状态提示:第1185章 建设辽宁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