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重生大宋做权臣>第三百六十章 尽在掌握中

朋友与敌人的区分,主要还是以自身作为出发点。说白了,对自己有利的便有可能成为朋友,而对自己无利甚至有害的,那便是敌人。朋友与敌人的身份转换,并不是一成不变,就比如此时大宋与草原诸部的关系。

眼下二者有着共同的敌人,大宋与草原诸部这才相安无事,可一旦没有了金国这个共同的敌人,草原诸部就未见得愿意与大宋“亲如兄弟”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存在着争权夺利的事情。草原诸部虽然生活水平落后。但宁为鸡首,不做凤尾,恐怕那些各部落的首领,愿意放弃手中权力安享大宋富足生活的人不会有多少。为了保住手中那点可怜的权力,那些首领们势必会在金国灭亡后鼓动族人与大宋为敌。

为了解除日后的隐患,张宝在对金开战的同时,也考虑经略草原,为将来的边关安定提前布局。借刀杀人,是最常用的手段。金国与草原诸部本就敌对,这几年相互争斗下来,仇怨也是越积越深,借金人之手削弱草原诸部的实力,也不容易引起草原诸部的猜疑,更可以让草原诸部为了抵抗金兵而向大宋靠拢。

秦桧作为大宋的金牌卧底,此时虽深得完颜晟信任,但有些事还是由于汉人的身份而不能完全参与其中。不过草原诸部并非汉人,完颜晟在这个问题上倒是不会提防秦桧。而且秦桧所提的建议也的确对金国有利。

宋军早期势如破竹,金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遏制住了宋军的进攻势头。而想要弥补这份付出的巨大代价,唯一靠谱的援军便是驻守在草原负责压制草原诸部的金兵。草原诸部虽是一盘散沙,但个人的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越是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越是能够锻炼人。弱者都已经被恶劣环境所淘汰,剩下的自然就是强者。女真人早先生活在黑山白水间,而草原人生活的大草原也并非永远都是风和日丽,一场白灾下来,被冻饿而死的草原人不计其数。

草原人的劣势,就是一盘散沙,谁也不服谁,而金人却懂得抱团。草原人的个人武力即便再强悍,部落的实力再强大,也难以与女真人的大金国相抗衡。团结,很重要,但想要做到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原本是老大,忽然要听命于人,能有几个会心甘情愿?张宝也知道草原人的弊端在哪里,但他同样也没为此事费心,将松散的草原部落整合成为一个集体。养虎为患,这种傻事张宝可不会去做。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谁来主导,却是可以由人来做决定。五胡乱华,已经让汉人被动融合了一回,张宝不想再看到第二次。反正都是融合,与其被人融合,倒不如主动去融合别人。

当然,民族融合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事,可以说谁准备的越充分,谁就越容易占据有利位置。而实力,则是主导融合的关键。实力强大,自会有弱者前来依附,可要是实力弱小,自然也不会有人来鸟你。

金国很强大,但张宝却并不畏惧。以目前大宋所具备的实力,要打败金国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无论是从军事还是经济方面来看,宋国都要远超金国,而要说到双方领兵将帅的能力,同样也是宋国这边占优,只要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无非也就是多费点时间,多花一些钱粮,即便是拼消耗,也足以将金国拖垮。

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大宋这边,张宝自也就有余力考虑击败金国以外的事情。灭金不难,但如何利用灭金达到其他目的,张宝还需要好生考虑一下。军事、经济、人望,对目前的张宝来说一样不缺,而大宋的赵姓皇室,早在张宝决意伐金开始,便似乎意识到了留给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不过赵姓皇室成员也并未因此就做出什么过激的动作。

众望所归!经过这四年多的休养生息,大宋的兵政财三权已经尽归张宝,而民心这一块也被张宝争取的差不多了。若是赵姓皇室识趣,那还能有个柴家的结果,可若是硬撑着不肯退位让贤,那结果恐怕就不好说了。

这一次的伐金,既是大宋对女真人的复仇战,同时也是张宝为日后顺利接手大宋江山所做的准备。一旦灭金成功,立下旷世之功的张宝便是在军民的呼声下顺势接过赵宋的天下,改朝换代。就如同昔日赵匡胤以后周皇室难以服众为由上位一般,夺走了柴家孤儿寡母的江山。

大宋的朝堂里不是没有人看出张宝此番亲自领兵出征的意图,但以张叔夜、徐槐为首的保皇派这时却纷纷保持着沉默。除了他们认清了大事不可违这句话的含义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当今的大宋官家赵谌实在不是什么值得誓死效忠的对象。

赵谌的祖父赵佶,那是一个贪图享乐、玩物丧志的人,而赵谌的父亲赵桓,又是一个宽己严人的性子,继承了两代人血脉的赵谌,既有心想要重振大宋,可偏偏又受不得那份苦。在勤政爱民与安享富贵这两个选择里,赵谌选择了后者。

张叔夜、徐槐虽然心里希望赵谌可以励精图治,那样他们即便拼死也拼的值得,可赵谌的表现却偏偏令人失望。张叔夜、徐槐也如赵谌的生母朱太后一般,在苦劝赵谌无果后,索性便放手不管,自家的江山自己都不关心,自己这个外人又跟着瞎操什么心?与其非要到时血流成河,倒不如重现当年以宋代周的旧事,至少颜面上要好看许多。

保皇派基本放弃了自己的初衷,而中立派也希望国内一片祥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章 尽在掌握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