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777节 横空出世
的突破,人类从此获得了可以跟撒旦相媲美的毁灭力量。”

蒋纬国笑道:“元首果然是慧眼如炬、洞若观火。”

现场人不多,毕竟这种事是高度机密,当然不可能大肆宣扬,除了几百名科研人员和上万名武装保卫人员(这些武装保卫人员只有千余人在试验场这里,大部分都分散在周围远处几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外),只有中德以三国不到三十名高层,中国的最高代表是蒋纬国,以色列的最高代表只是一名副部长,并且以色列政府只派来了几个人,这是因为德以(德国人和犹太人)关系紧张,双方高层都不愿意“看到对方”,既然希特勒本人都出现了,为了避免尴尬,以色列政府自然低调处理,只派来几个人并且跟德方人员保持着距离。除了中德以三国人员,现场还有第四国人员,人数也不多,七八个人而已,都是美国人,为首者不是别人,正是罗斯福的私人顾问、在实权上是白宫二号人物、被称为“影子总统”的哈里劳埃德霍普金斯,除了霍普金斯,其余几个美国人里,一两个是美国的科学家,四五个是美国政府派来的摄影师。

接到蒋纬国的“热情邀请”时,罗斯福的心情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蒋纬国此时看了看站在远处的霍普金斯,对方面无表情,可以说是一脸麻木。

“今天,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希特勒兴奋至极。

蒋纬国听得暗暗想笑,他记得,在原先历史上的1944年7月20日,也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就在那一天,德国军方里一小群反对希特勒的军官密谋策划了并且实施了“七二零事件”,即刺杀希特勒,动手的人是一个名叫克劳斯冯施陶芬伯格的德国陆军上校。要不是几个阴差阳错的原因,希特勒差点儿在那场刺杀中丧命。而在这个时空里的同一天,希特勒却跟蒋纬国一起准备欣赏中德以三国研制成功的第一颗原子弹被引爆。

抛开科研成本和生产设备的价值,每颗原子弹的直接造价成本约为1亿美元。中德以三国联合研制原子弹的基地目前已经制造出第一批原子弹,共计4颗,这4颗原子弹是这样分配的:1颗属于中国、1颗属于德国、1颗属于以色列、1颗属于三国共有并且用于第一场核爆炸试验。——这个安排是耐人寻味的,原子弹是终极武器,拥有者将会具有史无前例的毁灭力和战略威慑力,如果中德以三国只有其中一国得到了原子弹,毋庸置疑,另外两国都会感到“极度的不放心”,德国和以色列的矛盾就不用说了,德国有了原子弹但以色列没有,那么,以色列高层肯定担心德国会突然翻脸,反之,以色列有了原子弹但德国没有,那么,德国高层肯定担心以色列会突然要跟德国“算当年德国迫害犹太人的账”,就算跟德国和以色列都关系亲密的中国,也一样,也不得不防备德国和以色列,所以,三国一家一颗,三国才会都感到踏实的安全感。根据三国的联合计划,基地第二批原子弹将会制造10颗,其中,3颗属于德国,7颗属于中国,以色列不分得,因为,以色列不需要打仗,不需要原子弹用于战争,有1颗用于自卫防御就够了(主要是震慑德国),德国和中国都在打仗,需要原子弹用于战争,另外,希特勒和蒋纬国也密谈过了,希特勒不打算真对美国会英国使用原子弹,毕竟德国和美英只有利益冲突,没有血海深仇(希特勒最恨的是苏俄人和犹太人,不怎么仇恨美国人和英国人),德国用3颗原子弹威慑英国投降、美国求和就可以了(德国虽然只有3颗原子弹,但完全可以对外声称德国拥有几十颗原子弹),毕竟,原子弹用来吓人的威力更大于用来炸人,但是,蒋纬国跟希特勒不同,因为中国是铁了心地、必须灭亡掉日本,在对日战争中使用原子弹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蒋纬国对日本人使用原子弹,炸死日本人是主要目的,吓怕日本人只是次要目的。蒋纬国要的不是日本的投降,而是日本的毁灭。

“小蒋将军,你刚刚风尘仆仆地赶来,要不要先休息一下?”希特勒热心地问道。

蒋纬国咧嘴笑起来:“万事俱备了吧?”

希特勒也笑起来:“当然。两天前就万事俱备了,随时可以引爆,但就是为了等你。”

蒋纬国哈哈一笑:“尊敬的元首,您觉得我有耐心多等一会儿吗?”

希特勒同样哈哈地笑起来:“我就知道你跟我一样,都等不及了。”

在沙漠正中央,耸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犹如埃菲尔铁塔的巨大铁架,在塔架最顶端,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已经准备就绪,爆炸当量为3万吨——这颗原子弹的爆炸当量是中德以三国联合研制的第一批四颗原子弹里最大的,之所以挑选这颗威力最大的,是为了给美国人看。围绕着原子弹塔架,几十公里范围内层层叠叠地挺满了飞机、坦克、火炮、汽车等重型武器,都是中德两国军队用坏的或过时的,以此检测原子弹对重武器的威力,周围还新建了几座无人的小城镇,以此检测原子弹对城镇建筑物的破坏力,另外,周围的沙漠空地上和那些无人的小城镇里还有大批的猪、羊、猴子等动物,以此检测原子弹对有生力量的杀伤力。

蒋纬国看了看手表,时间就要到了,他在安全距离外的观看台上戴上了护目镜,在他身边的希特勒已经戴上了护目镜。两人一起等待着远处的石破天惊。<


状态提示:第777节 横空出世--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