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595节 矛盾处境
烈抗议和严正谴责,美国态度暧昧,美国自然不希望日本在东帝汶建立海军基地,但美国也拿不出足够理由反对。

因为东帝汶事件,所以泰国事件的影响被掩盖了不少,英法荷忙着抗议日本,转移了不少中国的压力。

激烈的国际争吵中,日本对英、法、荷、澳的抗议声充耳不闻,大摇大摆地向东帝汶派去满载着建筑材料、机器设备、武器装备、技术人员、军人的船队,并且用军舰进行护航。日本人完全不怕被拦截,一方面是因为“谅那些色厉内荏、装腔作势的西方人没有这个胆子”,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正愁没借口挑起战争,如果英军、法军、荷军、澳军真拦截日本船队,日本人求之不得,正好开战并且间接地逼迫德中两大盟友一起开战。

在看似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英法荷最终还是软弱了,眼睁睁地看着日本的军舰和民船往来于日本本土和东帝汶之间,虽然出现几次擦枪走火的危险,但确实没有进行真正的拦截,日本海军十分顺利地在东帝汶热火朝天地建设军事基地,准备把东帝汶首府帝力建设成一个可供航空母舰和战列舰使用的大型军港,同时在东帝汶境内修建多个大型航空兵基地,驻扎最少两个海军陆战旅团的兵力,停驻起码800架陆基飞机。一时间,日本人在东帝汶“埋头实干”,英法荷澳只是打口水战。

对于这个结果,蒋纬国并不感到太意外。在原先历史上,德国闪击西欧,打垮了法国,但没有打垮英国,日本随即迫不及待地发动了“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战役,侵占了越南北部,一是截断中国的中越运输线,二是试探英美。英美最终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阻拦措施。

十月中旬,山本五十六再度来华,会见蒋纬国,递上一份厚厚的文件。

“这是两天前已经正式通过参谋本部、军令部、内阁的我国最新国策纲要,也得到了天皇陛下的审批。”山本介绍道,“日华已是盟友,我们自然要对中国开诚布公,这是纲要的副本,还有一份副本已经被送去柏林了。这样,三大国互相通气,自然能在战争中团结一心、紧密配合,不会各自为战、分散实力。”

蒋纬国翻了翻这份标题为《帝国为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最新国策和时局处理纲要》的文件,他没兴趣认真看,因为真正的核心东西肯定已经在日本人送来前被日本人“和谐掉了”。点起一根香烟后,蒋纬国看着山本:“山本将军,你还是跟我说说主要内容吧!”

山本点点头:“首先,对英法开战存在一个重大分歧,那就是美国。英法已是军事联盟,除此之外,荷兰、比利时也极有可能在战争爆发后投靠英法,不过,这两国实力弱小,不足为虑,英法虽然实力强大,但也不是联盟国的对手,我们真正的大敌,还是美国。美国眼下还处于中立状态,我们在开战初期不攻击美国,美国十有会在战争初期置身事外,但是,美国参战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就像上次世界大战,美国在交战双方拼得筋疲力尽时找个借口参战,最终成为最大赢家。那么,我们的大问题就来了。开战,怎么开战?”他看着蒋纬国,表情严肃,“是先打英法,等美国后期参战再一起打;还是一开始就把美国连同英法一起打?”

蒋纬国喷口烟:“确实是大问题。”

山本说道:“是啊,日本海军高层为之产生了激烈争吵。一派认为先打英法,美国后期参战时再对美开战,一派认为把美国连同英法在开战初就一起打。第一派认为,要趁着美国没有参战、没有援助英法、英法比较虚弱的时间差,一鼓作气地拿下英法,这样,英法最为好打,英法的地盘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被我们迅速拿下,到时候,我们地盘大增、实力大涨,美国哪怕实力再强,也不得不忌惮我们,产生消极避战的心态,说不定我们再进行外交斡旋和政治调解,美国直接就打消了参战的心,坐视英法灭亡而不敢参战,跟我们保持和平相处,一起主导战后的新世界;第二派认为,只要我们对英法开战,美国几乎一定会参战的,既然美国早晚参战,那我们为何不对美国先下手为强?用先发制人的手段抢占战争主动权?如果我们一边打英法一边瞻前顾后地等着美国参战,那我们岂不是陷入被动了?另外,虽然英法不是联盟国的对手,但万一英法能拖很长时间,让我们迟迟不解决掉它们,美国又突然参战,战争岂不是重蹈上次世界大战的覆辙?同时,我们跟英法拼得你死我活,美国却坐山观虎斗,一来,我们打草惊蛇了,美国必然不再安于现状,产生高度的警惕心,时时刻刻准备也参战,做好了战备的心理,那我们还怎么对美国突然下手?二来,在我们跟英法拼杀的时候,美国得到了宝贵的时间,开足马力生产武器装备,等美国参战的时候,它那时候的实力肯定要比战争刚爆发时更强了,我们还有多少胜算?”

蒋纬国感同身受地点头:“主动打美国,虽然取得了主动权,但美国必然会参加战争了;等着美国来打,虽然有希望避免美国参战,但却失去了主动权。山本将军,确实十分两难啊!你个人支持哪一种方案呢?”

山本说道:“我本来是倾向于对美国先发制人,但是,联盟国内部条约规定,若能避免美国参战,就要竭尽全力避免,因此,对美国先发制人的手段跟联盟国对美宗旨是相违背的,所以,我倾向


状态提示:第595节 矛盾处境--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