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522节 大雪崩 2

春节后第五天,蒋纬国便急匆匆地回到了北平,跟维辛斯基扯皮的任务都交给了张群,因为蒋纬国虽然极度“贪财”,但还不至于利令智昏,在谈判桌上,他一口咬定“除非苏方立刻提供不少于一百吨黄金的宝藏埋藏地点以作为诚意,否则中方丝毫不考虑和苏联单方面议和”,对于蒋纬国这种不见兔子不撒鹰、水泼不进、针扎不入的强硬态度,维辛斯基自然无法招架。蒋纬国不会被泡沫幻想冲昏头脑,所以懒得跟维辛斯基浪费时间,更何况,北平方面已经发来了急电。

1941年2月3日,蒋纬国返回北平,杨杰、萧爻等几位高级将领已经在机场等待着他。坐上汽车前往军委会北平行营的途中,杨杰和萧爻向蒋纬国汇报了来自苏联的最新情报。“从去年年底时,海统局就陆续地搜集到一系列情报,证明苏军在向乌拉尔山东部地区调动部队,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情报,我们已判定约有20个师的苏军新部队越过乌拉尔山。”杨杰说道。

“二十个师?”蒋纬国思考着,“按照苏军的编制,苏军一个师只不过七八千人甚至五六千人,二十个师满打满算十五万兵力,不算很多。”

杨杰摇头道:“二公子,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苏联特殊的政治制度,所以海统局难以获得详细而精确的情报,已确定有二十个师,搞不好实际上则有三十个甚至四十个。”

“三十个师、四十个师,满打满算二三十万兵力。”蒋纬国沉吟道,“是不少,但也不是很多。苏联人想要干什么?”

萧爻说道:“苏军此举明显是在不断加强其东部战场上的兵力,在这些情报的基础上,我们经过反复分析,认为苏联人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加强防御力量,挡住我们在今年春夏时发动的大规模进攻;二是...”他顿了顿,“苏联人准备对我们发动反击。”

“反击?”蒋纬国有些吃惊,他不是太相信,“苏联人现在有力量对我们发动反击吗?他们原先的军队主力十有七八都被消灭了,目前虽然还有几百万军队,但大部分都是强征的新兵,战斗力很差,我看,他们只有挨打的份,哪里能还手?更何况,德国人比我们更强大,对苏联的威胁更重,苏联人就算想反击,也应该是对德国人反击吧?德国人才是主角,我们只是配角嘛!”

杨杰说道:“是,我们大部分人也都不这么认为。我们现在的主要看法有两个,一是苏联人只想加强东线的防御力量,确保在今年春夏时我军展开新一轮进攻时能挡得住,从而稳住东线,继而全力在西线对付德国人;二是苏联人想在东线对我们发动一场局部性、中等规模、高强度的反击,夺回一二个要害地方,改善其在东线的不利处境。”

“嗯。”蒋纬国点点头,“苏联人无力大规模地反击我们,我看,他们想加强东线的防御力量,或者,对我们进行一场局部性反击,确实比较靠谱。苏联人假如真想对我们展开大规模的反击,就不怕德国人趁虚而入?无论是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还是莫斯科,苏联人都是摇摇欲坠,他们哪来的多余的力量?一旦抽调西线军力,他们还要不要那三座重镇了?”

“话虽如此,但是...”萧爻不置可否,“兵者,轨道也。打仗就是要靠出其不意。如果打仗是一件中规中矩、照本宣科的事,那么,战争还怎么会像实际情况中的这样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呢?苏军从西线抽调兵力投入东线,无疑是冒险,是赌博,但打仗本身不就是冒险,不就是赌博吗?苏联已经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就像一个人,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无路可退、有死无生的情况下,一个人会不择手段以期死中求生,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也会这样。”

“我也想过这个可能性。”杨杰说道,“确实,兵者,诡道也,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要建立在实际基础上的。就算苏联人具有这种魄力和胆气,但苏联人具有这种实力吗?”

“不完全具有,但可以挤一挤。”萧爻说道,“是的,德国人在西线战场上给苏联人造成的压力可谓重如泰山,苏军哪怕从西线抽调一个军,都可能引起崩溃,西墙比东墙更加重要,拆西墙补东墙就是一件愚蠢的事,几乎等于自杀,不过,正因为这样,我们和德国人才会坚信苏联人不会干出这种‘从更加危险的西线抽调部队填补相对而言不算特别危险的东线’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苏联人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第一,当大批苏军从西线被调到东线后,我们立刻就会觉察,但德国人呢?德国人会觉察到吗?德国人一方面不认为苏联人会这么做,一方面怀疑苏联人是在引诱他们,从而存在一定的迟钝,不会做出最及时的反应,使得苏联人就获得了一个时间差;第二,苏联确实被我们打得日薄西山了,但我们也不可以轻敌,苏联国力雄厚、根基牢固,就算在去年的战争中,苏联的工业被毁坏一半,但他们的工业产量仍然是我们的十倍以上。苏联的工业区在战争前就不断地向东迁移,使得德国空军轰炸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轮到我们有条件可以轰炸时,冬季已经到来,雨雪天气不断,使得我国空军也没有给苏联的工业区造成太大的破坏;第三,兵员问题,苏军确实损失极度惨重,但是,苏联有的是人,并且莫斯科高层根本不在乎人命,几百万新兵被赶上战场后,厮杀了几个月,见了那么多血,哪怕上战场前是毫无训练


状态提示:第522节 大雪崩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