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73节 黄沙百战 3

一队队或牵着骆驼或拉着马或骑着驴或赶着羊的哈萨克人谈笑自若地走到南京军阵地附近,然后卖力地大声吆喝着:

“鸡蛋!新鲜的鸡蛋!还有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

“需要买羊吗?公羊便宜一点,母羊稍微贵一点,母羊既可以下小羊也可以挤奶!”

“买几匹骆驼吧!在沙漠里,骆驼可要比马好用多了!”

“苹果!又大又甜的苹果!还有胡萝卜、梨和柑橘!”

南京军的军需官就像老百姓平时逛菜市场一样,一边挑三拣四一边讨价还价,形成了战场上的奇特画面。参加苏联战争前,关于部队如何与当地居民相处,南京军总部里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将领主张采用铁腕手段,一部分将领主张采用怀柔手段。蒋纬国倾向于前者,因为他知道原先历史上的苏联为了抵御德军,采用了中国抵御日本、日本抵御美国的办法,即全民皆兵,使得苏联战场上出现了多如牛毛、无孔不入的游击队,并且那些游击队基本上都伪装成平民,甚至就是平民,左手拿着锄头种地,右手拿着武器杀人。显然,对于这种苏联人,南京军无需将其当成平民,不过,南京军也没有精力甄别真正的苏联平民以及伪装成苏联平民的苏军游击队,最干脆的办法就是“宁可错杀十个,不可放过一个”,毕竟,蒋纬国可不想让自家中国人同胞、让自己的南京军将士们为所谓的仁义道德而付出鲜血的代价。不过,认真研究后,南京军总部认为:对于苏联境内的俄罗斯族人,必须使用铁腕手段,但对于苏联境内的其他民族,则可以使用怀柔手段。原因有二,第一,对于苏联,俄罗斯人比较认同,因为苏联其实就是“以俄罗斯为主体的大联邦”,俄罗斯人是苏联的主体民族和主人,自然认同苏联,第二,苏联当局一直采取着“强化俄罗斯族,打压其他民族”的政策,并且手段非常残酷粗暴,所以苏联境内其他民族深受斯大林政权的高压迫害,对苏联的认同大不如俄罗斯族。因此,南京军在民族问题上的手段应该是“拉拢其他民族,打压俄罗斯族”,蒋纬国表示同意。第31军、第37军进入中亚后,由于当地居民一半多是非俄罗斯族,所以部队对其采取了怀柔手段,严肃军纪,只要不反抗的,不杀、不抢、不打、不强征为劳动力、严厉不允许qiáng_jiān,同时散播传单,声明南京军的敌人是苏联的斯大林政权,是解救当地人的。大军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哈萨克境内最多的是哈萨克族人,其次是俄罗斯族人,对于南京军的宣传和实际行动,哈萨克人先是恐惧、怀疑、紧张,但很快就变成称赞和信任,大部分哈萨克人也恨透了斯大林政权和布尔什维克主义,所以对南京军大为欢迎。在此时的湖东战场上,当地虽然没有什么大城市,但小镇和村庄还是很多的,居民数十万,这些居民在南京军和苏军大打出手时在战场边缘看热闹,等南京军和苏军不打了,他们立刻蜂拥而上,向南京军出售他们的商品货物。南京军一方面警惕这些哈萨克人里会混有苏军的间谍、眼线,一方面也欣然愿意向他们买东西,既能促进“军民鱼水情”,也能缓解部队的物资缺乏问题。在这种战地菜市场上,南京军和哈萨克人和平相处,买卖东西时也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要卢布还是法币?”有南京军的军需官问道。

“法币,法币比卢布更值钱嘛!”卖东西的哈萨克人笑得很憨厚。对于哈萨克人而言,他们已经预感到中国人会取代俄国人统治哈萨克,所以中国货币法币在哈萨克自然要比苏联货币卢布更坚挺、更可靠。

“这苹果怎么这么贵?比我们在阿拉木图买的时候贵整整一倍!”有南京军的军需官很不满地讨价还价。

“长官,这些苹果从阿拉木图运过来需要成本的,这里又这么危险,当然要贵一点了。”卖苹果的哈萨克人显得理直气壮。

“便宜一点,不然不买了,你们去战场对面卖给俄国人吧!”

“好好好,便宜一点。”卖苹果的哈萨克人一下子态度软掉了,因为南京军的军需官拿出了杀手锏。这个杀手锏就是:这些哈萨克人不敢去战场对面向苏军出售商品货物。先前,南京军有官兵问这些哈萨克人:“你们也去对面卖给苏军吗?”

哈萨克人回答道:“我们才不去呢!”

南京军官兵很惊奇:“为什么?”他们难以置信,这些哈萨克人也算是苏联人的成员,居然不把东西卖给本国军队却卖给异国军队(甚至是敌国军队),简直就是“苏奸”行为嘛。

哈萨克人抱怨道:“我们去过一次,那些俄国人根本不给钱,白拿我们的东西,满嘴都是大道理,要求我们支援祖国抵御侵略者,还要求我们为祖国做出付出和贡献,哼,傻瓜才去呢!苏联是他们俄国人的祖国,又不是我们哈萨克人的祖国!他们白拿,你们是给钱的,我们当然把东西卖给你们了。”

南京军官兵都哑然失笑。中亚战场上,中苏军队展开大战,当地哈萨克人的态度是“两不相帮”,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是中国人和俄国人的事(虽然苏军里有很多哈萨克族官兵),根本不关他们哈萨克人的事,他们是局外人,无所谓谁赢谁输,不过,他们更希望中国人赢,因为哈萨克要么会被俄国人统治要么会被中国人统治,但中国人明显要比俄国人更和


状态提示:第473节 黄沙百战 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