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61节 北平阅兵
好好算账的狠话”。不止如此,蒋介石还长了个心眼,因为在当初的“纸弹炸日本”事件中,蒋纬国就玩弄了“狸猫换太子”,把蒋介石的宣传单换成了他的宣传单,所以蒋介石这次“严防死守”,不允许蒋纬国在列强友邦前“肆意妄为”,导致蒋纬国的那份演讲稿彻底地被束之高阁了。

林森的讲话只有五分钟,随后,献花仪式开始。

南京军绝大部分官兵都对蒋纬国死心塌地,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活着时,二公子对我们优厚爱护,我们死了后,二公子也不会忘记我们”。中国军队的基层官兵们都很迷信,都相信人死了后有灵魂,还会有轮回来世,这是因为他们见多了死去的战友手足,遗体被冷冰冰地丢弃在战场上无人问津,腐烂、生蛆、被野狗乌鸦老鼠糟蹋,他们害怕自己死了后也变成一堆被遗弃的、没人关心的烂肉,所以强迫自己相信还有灵魂和来世,被丢弃的遗体只是无关紧要的臭皮囊,这也是民国时期中国军人的一种苦,他们在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后,不得不再依靠这种近乎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来缓解对自己死后无人问津的悲惨结局的恐惧。蒋纬国在这件事上做得非常好,他就像后世美军一样,成立了专门机构,花费巨资,竭尽全力地搜索和收殓阵亡官兵的遗体,哪怕花钱跟敌军买,他也要收回本国烈士的骸骨,送入英烈陵园或送回英烈家乡安葬。这样的一位统帅,部下又怎么会不为其拼死卖命呢?这一点正是南京军意志勇猛、士气极高、对蒋纬国极度忠心的一大原因。

收复北平后,蒋纬国在宛平城外、永定河边、卢沟桥畔修建了一座极高的英烈纪念碑,邀请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题字镌刻,纪念碑正面刻着“中华英烈永垂不朽”,纪念碑背面则刻着“自七七事变爆发,所有为国捐躯的中华英烈永垂不朽”。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军收复沈阳后,蒋纬国在沈阳北大营原址上也修建了一座极高的英烈纪念碑,上书道“自九一八事变爆发至七七事变爆发,所有为国捐躯的中华英烈永垂不朽”。

献花仪式就是向“七七事变英烈纪念碑”敬献花圈花环花篮,不只是林森、蒋介石等中国高层和社会各界代表,外国来宾和海外华侨也都献花。其中,日本人处境是最为尴尬的,记者们拼命地给献花的植田谦吉、山本五十六拍照,把两人“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表情”拍下。植田和山本献花后,记者们蜂拥上前采访,植田神情闪烁、言语含糊,山本倒显得非常坦然,他说道:“那是一场错误的战争,作为军人同行,我对那些为自己祖国而奉献出生命的中国军人充满敬意,作为日本人,我对作为中国人的他们充满歉意。”山本此时是日本高层里“亲华派”的核心骨干之一,极力主张德中日意四国联盟,他说“我反对战争,但战争根本就是不可避免的,不备战的反战纯属掩耳盗铃,既然要参加战争,日本唯一的途径就是跟德中意进行全方面的军事联盟,除此之外,日本别无第二选择”,山本本人跟蒋纬国也已经到了“颇有私交”的地步。

献花仪式结束后,所有人最期待的重头戏正式开始,所有人一起屏住呼吸,翘首以盼。主持阅兵的陈明仁一身一尘不染的中将军服,乘坐一辆军用汽车驶到天安门观礼台下,先向林森和蒋介石敬礼,然后声若洪钟地汇报道:“报告林主席,报告蒋委员长,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受阅部队已经准备完毕,请你们检阅!”

林森点点头:“开始。”

陈明仁转过身,长声道:“阅兵式开始!”

霎时,军乐大作,伴随着瀑布倾泻般的欢呼声和鼓掌声,从宛平城到天安门,一路上共有几百个有线高音喇叭,里面同时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女音解说声:“各位同胞、各位来宾、各位海外侨胞、各位国外朋友,阅兵式正式开始!受阅部队会依次从宛平城出发,经卢沟桥,过永定河,顺着主街道抵达天安门广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方队已经出发了!这五个方队都是英雄方队!方队里的军人都是为保卫我们的国家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英雄!他们都是国军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荣誉让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批出场方队!他们是国军的榜样,代表着国军,还代表着那些已经为国捐躯、无法参加阅兵式的国军烈士!第一个方队总计352人,其中,有37人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有288人获得宝鼎勋章,还有...”

这个解说员不是别人,正是柳无垢。得知蒋纬国操办这场大阅兵后,柳无垢兴趣极高,整天缠着蒋纬国要参加,蒋纬国被她软磨硬泡得没办法,因此让她当了这个解说员。柳无垢此时在观礼台后面的一个播音室里,她的声音会通过有线广播和几百个高音喇叭而响彻整个会场、整个北平,同时会通过无线电波传进国内外无数的收音机里。

欢呼声中,第一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共有五个,都是英雄方队,并且都很有特色。每个方队编成25x14+2共计352人,第一个方队的352人都是在战场上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宝鼎勋章的立下重大战功的基层官兵,并且都是“既不缺胳膊也不少腿”的无伤残健康军人,因为第二个方队352人都是在战场上损失左臂或左手的伤残军人,第三个方队都是在战场上损失右臂或右手的伤残军人


状态提示:第461节 北平阅兵--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