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48节 遍地狼烟 8
到了“保护”。气急败坏的日军迫于蒋纬国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按照蒋纬国说的做,不再用炮群攻击沈阳城,使得守城东北军压力大减,否则,蒋纬国会名正言顺地派部队进入沈阳,还会调动飞机帮助东北军作战。

不止如此,蒋纬国又调动几个南京军二线师集结到热河省和辽宁省的边界处,对日方宣称是“清理原东北军旧部的叛乱分子,并且随时做好在日方邀请下进入辽宁协助日军剿灭东北军”,这套说辞仍然是冠冕堂皇,但日本人怎么敢相信,所以不得不调动两个师团前往辽热边界处进行防备。因此,蒋纬国又帮助张学良牵制了大批的日军,减轻了东北军的压力。

相当于南京军总部的北平行营,某间茶厅内。

蒋纬国和萧爻正在悠闲无比地一边下象棋一边喝茶,两人都心情愉悦,堪称满面春风。

“军师啊...”棋艺和棋品都很差劲的蒋纬国再度悔棋,同时问萧爻,“你说,我们的‘张少帅’在沈阳撑得住吗?”

萧爻微微笑道:“撑不住也得撑住,他有的选择吗?”

蒋纬国嘻嘻笑起来:“对,他根本没有选择,所以我们完全算死了他。八年前他跑了,现在再跑,怎么说也说不过去嘛!就算他想跑,东北军官兵们也不肯跑的!所以,他和他的东北军会在沈阳跟日本人死磕到底,哪怕他醒悟他只是我们的过河卒子,也别无选择。”他怀着一种感激的心态拍了拍萧爻的肩膀,“一切尽在我们的掌握中!”

“张学良虽然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花花公子,头脑简单是他的缺点,但这一点正好可以被我们所用。”萧爻眯着眼,“别人可以利用他的蠢,我们当然也可以利用。否则,我们何必故意给他提供那么多弹药物资。下了那么大血本,岂能没有回报?”

蒋纬国对萧爻愈发地五体投地:“军师,你太牛了!张学良在我父亲那只是一个废棋,但在你手里却是一个威力无穷的妙棋啊!”

萧爻很谦虚地笑了笑:“哪里哪里,我只不过利用这个蠢货把东北的水搅浑了,这样,我们才可以浑水摸鱼嘛!”他拿起一颗棋子轻轻地放下,“好了,你输了,这次不许悔棋了。”

蒋纬国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又被萧爻将死了:“好吧,我认输,这一招叫什么?”

萧爻一字一顿地道:“驱虎吞狼。”

远东战争从十二月中旬开始,正式走向了尾声。

12月20日,黑西战场上的被围苏军展开了第六次突围攻击,对于苏军而言,这是一场破釜沉舟、背水而战的奋力一搏。在布柳赫尔和朱可夫的策划下,包围圈内此时还幸存着的约三十万苏军(包括大批的伤员病员)进行重新整顿,把所剩无几的弹药、粮食集中给十万无伤无病的官兵,以第57军的番号和编制,组成一支“精华种子部队”,寄托全军的希望。接下来,布柳赫尔率领那二十万有枪无弹、饥寒交迫的残兵部队再度对包围圈西部的南京军阻击线发动突围,此举实际上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以迷惑南京军,同时欺骗日军,让南京军和日军都误以为苏军的第六次突围跟前面五次一样还是向西的,从而吸引住南京军和日军的注意力,当布柳赫尔发动这场堪称自杀性攻击突围时,朱可夫则带着那十万“精华”,猛然回头攻击日军阻击线,一反常态地向东突围。

分别时,朱可夫热泪滚滚地跟布柳赫尔告别,他心知肚明,布柳赫尔肯定是有去无回,甚至是有死无生。哽咽了半天,朱可夫说不出话来,他只能含泪地向布柳赫尔敬了一个军礼。

“朱可夫同志...”布柳赫尔叹息着拍了拍朱可夫的肩膀,“不要辜负我,不要辜负我们,就可以了。另外,你在向克里姆林宫汇报时,就说我们大部分都战死了,包括我在内,没有投降,这样,好歹能让我们的家人不受到连累。”他脸上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沧桑,也有一种穷途末路的苍凉。

布柳赫尔只能这么做,因为他别无选择,他哪怕突围逃生了,回到莫斯科,等着他的也绝不是安慰、勉励、嘉奖,而是斯大林的怒火、牢狱之灾、行刑队的子弹。与其在监狱里毫无尊严、受尽折磨和凌辱地死去,还不如在战场上光荣地战死。布柳赫尔希望用自己以及那二十万官兵的生命、战俘命运换来朱可夫和那十万官兵的生存。

苏军的这场突围作战十分成功,日军被打得猝不及防,没想到苏军居然回头向东突围,加上日军抽调大批部队前去辽宁“平乱”,所以在军力上陷入薄弱,朱可夫和第57军一鼓作气地击破了日军在齐齐哈尔的阻击线,随后急速向北前进,穿过莽莽大兴安岭,横渡已经冰封的黑龙江,成功突围,回到苏联境内,但是,因为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已经被南京军截断,朱可夫和第57军不得不继续向北,在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北部一百多公里的茫茫林海雪原里一路向西,长途跋涉了一千多公里,最终在1940年1月中旬抵达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西伯利亚铁路干线枢纽、俄罗斯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亚。这一路上,近十万逃出生天的苏军因为饥饿、疾病、严寒等因素而死亡了一半,最后只有五万多人抵达新西伯利亚。

朱可夫突出重围时,布柳赫尔已经在满洲里全军覆没了。二十万弹尽粮绝、饥寒交迫、毫无斗志的苏军再度冲击南京军的阻击线,战况是可想而知的,战


状态提示:第448节 遍地狼烟 8--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