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21节 远东烽烟 1

对于远东苏军如此重大的举动,不只是中国方面,日本人、德国人都已经察觉到或多或少的情报,毕竟苏军这么大的动静,哪怕苏联人竭力隐藏也是藏不住的。武汉(还有北平)、东京、柏林都高度紧张和警觉起来,三方一边竭尽全力地搜集情报,一边展开针对性的策略。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虽然在德国的极力撮合下“握手言和”甚至还“化敌为友”,分别坐上联盟国第二把第三把交椅,但毋庸置疑,中日肯定不可能真的同心同德,不会进行情报共享,即便真的共享,也会被视为是对方的阴谋诡计(比如,中国主动通知日本,苏联马上就要打你们了,日本人肯定怀疑中国人可能是在故意挑拨日苏关系从而渔翁得利,反之也是一样。中日即便真的互相释放善意,对方也会认为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但通过德国,中日在这件事上实现了情报共享,毕竟苏联又威胁中国又威胁日本,中日在这件事上是比较具有“合作”必然性的,因为对付苏联又符合中国的利益又符合日本的利益。三国高层展开机密会议,同时在青岛的“联盟总部”召开特使会议,互相交流情报,群策群力地面对此事。

代表日本参会的是关东军参谋长饭村穣中将,此人是日本陆军里的精英,不是那种“土生土长”的日军高官,而是在外国语学校毕业后才考进了日本军校,所以思维眼光十分开阔,并且对欧美也非常了解,另外,他虽然属于日本陆军系统,但对日本海军比较了解,很熟悉海战,另外,此人不好战,甚至有些反战,没有跟中国军队打过仗,所以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代表德国参会的是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上将,此人自然不用多说,他原本是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的第二任总团长,此时,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已被改为“德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全权负责德中两国间的高层军事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联盟国成立后,德中互派军事代表团(德国驻华代表是法肯豪森,中国驻德代表是商震),德日也互派军事代表团,至于中日两国,则没有互派军事代表团;

代表中国参会的是蒋纬国,以及已经基本伤愈的杨杰。杨杰因为“健康问题”,所以职务从国军参谋总长改为副参谋总长,但他一般不在武汉,而是在北平,相当于辅佐蒋纬国。杨杰参会,一方面是他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是“故意”把他的断臂给日本人看,进行施压。杨杰本来就是对日强硬派,济州岛刺杀事件后,他对日本人的态度更是强硬得堪称水泼不进。

“我们第一件要确定的事情不是苏联人,而是...”会议开始后,杨杰冷冷地看着对面的饭村,“日本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需要搞清楚,日本人是不是准备勾结苏联人一起进攻中国!否则,这场会议简直就是笑话!因为敌人就在我们中间!”他语气如钢针般锋利尖锐。

“绝无此事!”饭村立刻表明态度,“日本既然接受了德国的邀请,与德国、中国以及意大利签署了联盟条约,就不会干出违反条约、违背诺言的事情!”

“哼!”杨杰冷哼一声,“违反条约、违背诺言不正是你们日本人最爱干和最擅长干的事情么?”

饭村脸上露出一丝恼怒和一丝难堪。

“杨将军,”法肯豪森微笑着开口道,“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我们都清楚,但眼下,中日已是盟友,所以,我们应该理智、冷静、平和,一起面对共同的难题,尽量不把以前的情绪掺杂到现在的新局面里。根据我方常驻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朝鲜半岛的军事观察员的观察,日本军队并无大规模增兵、补充、调动的迹象,日本国内也没有新建部队(德中日缔结联盟后,根据联盟条约,德国会派出军事观察员常驻在中日境内,督查双方的军队,防止其中一方会言而无信地偷袭另一方),另外...”他看着饭村,“我们相信,日本朋友是理智的、聪明的、有远见的,绝不会做出这种极度得不偿失甚至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他最后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

饭村板着脸,微微地点点头,杨杰则绷着脸。苏日狼狈为奸,联合侵略中国,很显然,这是中国的重大灾难,苏日联军一起攻打中国,苏军从西北一路杀向西南,日军从东北一路杀向东南(日本海军也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登陆),中国到时候可以说是万劫不复,德国全力援助中国又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虽然中方高层极度担心这个情况,但在反复研究后,却也认定这种事的可能性确实不是特别大,不过,这也说不准,毕竟日本人“又不是正常人”,日本人做事根本就是“不走寻常路”,日本人的行为处事很难用“正常人”的标准进行衡量,所以,对于这个危险程度最重的可能性,国军高层并没有忽略,这也是蒋介石会允许蒋纬国把南京军再扩建10个师的原因之一,整个国军的精锐老兵、武器弹药、辎重物资都优先地供应给南京军,南京军受之无愧,因为南京军是“中国的北方长城”,不但要阻挡日军南下,可能还要阻挡苏军南下,甚至是阻挡苏日联军南下。

对于日本人究竟有没有跟苏联人暗中勾结这件事,中方高层的态度是半信半疑。

“苏联人突然加强其远东部队,这对我方造成了重大威胁。”饭村开口道,“一方面,中国军队驻扎在华北地区的部队(南京军)一直在


状态提示:第421节 远东烽烟 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