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351节 转战徐州 1
人也是一样的!我们有时间发展、建设,日本人也有啊!日本人吞了我们那么多省,拥有那么多财富和资源,中日一起发展、建设,谁能保证中国能在这场竞争中超过日本?我觉得,七七事变前的中日,就像北宋和辽国,虽然宋弱辽强,但北宋还不至于被辽国压着打,但眼下的中日,真议和了,就像南宋和金国,虽然还是宋弱金强,但南宋已是苟延残喘、回天无力,完全被金国压着打。真要那样的话,我们会万劫不复的!”

军官们一开始时争执很激烈,但随后都陷入情感复杂的沉闷中。显然,军官们跟蒋纬国一样,虽然不甘心,但无可奈何,因为国军眼下确实无力反击,别说反击,招架都十分吃力。

蒋纬国望向萧爻,萧爻没说话。“浩然兄?”蒋纬国征询道。

萧爻神色不置可否。

蒋纬国心领神会,跟军官们闲聊了一会儿后让军官们回去继续各司其职,单独留下萧爻。萧爻这才开口:“首先,我怀疑校长在保存实力。”

“啊?”蒋纬国吃了一惊。

萧爻表情显得很微妙:“我们真的油尽灯枯了吗?南京军是的,国军外围主力未必了吧?我们在南京拖住了几十万日军,杀伤日军约三十万,可以说,南京就像一个大磁铁,把日军侵华兵力十之六七都吸引到了南京。在华东,除了苏北和浙北,其余地区几乎都未遭到日军进攻或威胁,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四川、贵州...这么多省份地盘,这么多赋税、人员、物资,都是假的吗?而在华北,河北、山西、山东都是地方军阀的地盘,丢了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损失不大,可以说,中央军根基领地受损不严重,半年,都半年了,中央军外围主力还没有恢复元气,真的说不过去了。至于武器装备,虽说德国援华军械基本补充给我们南京军,但我们在后方又不是没有兵工厂。所以,我觉得国军...中央军部队目前的情况应该不是那么严重。”

蒋纬国看着萧爻:“浩然兄,你的意思是...我父亲的意思是...”

“校长想保存实力。”萧爻显得见怪不怪,“日本人间接地帮他减除了宋哲元、阎锡山、韩复榘,他乐见其成,此时跟日本人议和停战,他节约出百万中央军,可以干很多很多事的,比如,彻底吞了四川,吞了云南,比如...”他顿了顿,“剿匪。不要忘了,国共之所以握手言和,就是因为有了日本这个共同的敌人,如果日本不再是中国的敌人,哪怕是在短时间内,国府跟延安方面保持合作的理由就不存在了。”他表情怪异,“我点到为止,你自己明白的。”

蒋纬国点起一根香烟,怀着异常复杂的心情抽着:“父亲这么做,太...”他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蒋介石,“唉!‘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个道理他难道不清楚吗?”

“什么?”萧爻听得有点讶然。

蒋纬国愣了愣,他想起来此时还不存在“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说法,这句话在原先历史上武汉会战后陈嘉庚先生提出来的。“浩然兄,我的意思是...父亲真的这么做了,民众怎么看?社会舆论会如何?”蒋纬国改口道。

“肯定有人反对,但支持者和理解者应该也不少,甚至占主流。”

“何出此言?”

“开战快一年了,除了南京,我们一直在打败仗,丢了大片大片的国土,‘亲日派’‘主和派’都惶惶不安,都铁定支持和谈停战,至于‘反日派’‘主战派’,同样会有人支持的。因为这并非割地求和,而是卧薪尝胆,国府宣传部门会大肆宣传和美化这场和谈的,更何况,国府若真的能在谈判桌上通过舌头就收复一二个省的失地,确实是好事,继而会让国府此举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

蒋纬国默然地点点头,是的,在原先历史上,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三大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僵持、战略反攻(实际上,说句诛心之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里其实根本就没什么“战略反攻”,除了滇缅远征军进行局部反攻外,中国军队在日本投降前夕还是在被日军压着打。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国军在日本投降前夕还是在被日军压着打,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蒋介石不想浪费军力了,他在保存实力,准备用于日本投降后的国共内战),眼下,很显然,战争还处于“中国战略防御,日本战略进攻”阶段,尽管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马上就撑不住了,但广大国人只看到日本人除了在南京吃了苦头外,在其余战场上都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的,所以会认为“继续打下去,还是日本人进攻,我们节节败退”,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政府若通过和谈停战,虽然屈辱,但肯定有人支持,甚至,国民政府还在谈判桌上收回一二个省,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正面效应是可想而知的。日本人“归还”一二个省,也是给国民政府一个和谈停战的大台阶下。国民政府会这样宣传:“七七事变后,我们奋勇迎战,但事实证明了,我们目前确实打不过日本人,如果继续打下去,我们很可能会亡国灭种,既然可以谈判停战,何乐而不为?我们跟日本人谈判停战,并非屈服,并非放弃已经被日本人占领的土地(国民政府坚持不承认“满洲国”就是表达这种不放弃沦陷国土的姿态),我们是用空间换取时间,再利用接下来的宝贵时间,好好地整军经武、厉兵秣马,最后展开


状态提示:第351节 转战徐州 1--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