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337节 狂城 7
种行政官员,他想亲自带兵打仗,所以他极度珍惜自己此时能够担任“日本陆军两大劲旅之一”的第2师团的师团长如此梦寐以求的机会。总体而言,阿南中将是一个有些愚鲁但却非常实干的人,同时,他的出身和经历也让他有一个重大的缺陷:非常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所以有些急功近利。(值得一提的是,阿南惟几不是屠夫型的日军将领,他虽然是一个死心塌地的军国主义分子,但他在中国战场上对落在他手里的中国军人俘虏十分宽厚,对战死的中国军人也埋葬礼待。)

至于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南京战事爆发后,他一直处于很消沉的状态中,因为他在南京保卫战中错失了攻占南京的机会,并且在接下来的南京战事中,他的部队一直表现不佳,他的儿子谷隼夫也在战场上战死(实际上是被南京军俘虏了),使得他精神深受打击,陷入极度的内疚、自责、痛苦中几乎难以自拔。冈村中将多次鼓舞他,激励他重新振奋起来,因此力荐他再统领第6师团参加激战,比如大胜关战役,比如此时的南京城北部巷战,从而让他用胜利振奋自己。

南京巷战正式爆发时,南京军控制区域已经只有开战时的30左右,除了所剩不多的几个外延主阵地,基本上就是城区了,大致上以南京明城墙内区为主。现代化的铁血厮杀中,古老的南京明城墙已经成为南京军保卫南京的重要防线。南京明城墙始建于明初,先后历时二十七年,动用了二十八万民工,足足耗费了三亿五千万块城砖,最终成为世界第一大城垣。南京明城墙分为内外二道,内道拱卫南京主城区,长达三十五多公里,外道更是囊括紫金山、玄武湖等南京地区大山大湖在内,长达六十多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城墙,该工程的历史意义、军事价值仅次于长城,让南京城在冷兵器时期成为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外墙十八门,内墙十三门(十三城门的分布格局是有风水上的讲究的,分别代表着“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在眼下的这场南京大战中,南京明城墙仍然发挥出了重大作用。战至此时,日军已突破外墙的观音门、尧化门、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上坊门、夹岗门、凤台门共计九座外墙城门,整座外墙在南京军和日军的殊死争夺中几乎分崩离析,眼下,日军在猛攻南京城内墙北部的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南京此时的激烈巷战就集中在这三大城门处。

城北激战开始前,蒋纬国在明孝陵举行了一场近乎奇思妙想的隆重仪式:祭祖。

蒋纬国祭的不是别人,正是定都于南京、建立大明皇朝、长眠于明孝陵的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

正午时分,明日当空,当城北外延部队火速报告“大批日军正通过外墙尧化门朝着内墙开来”并且与之展开交火时,隆隆的炮声中,数万南京军民在明孝陵阶下排列着整齐的队伍,集体参加了一次令整个中国都为之切齿流泪的祭祖仪式。

“大明太祖高皇帝在上!我后辈子孙谨以至诚,祷祝昭告,祭祖先灵。遥想当年,宋室沦亡、胡元肆虐,煌煌大汉、血脉不存,陛下崛起于布衣却志在天下,驱逐胡虏,复我中华!焕然神威,今昔犹在!堂堂大明,无汉之外戚,无唐之藩镇,无宋之岁币,天子亲战守国门,君王尽节死社稷,中华铁骨,莫过于此!我等中华后辈子孙每每思之,心驰神往、誓泪传承。时至今朝,东瀛猖犾、倭奴乱华,我堂堂中华王师、烈烈炎黄后裔,保卫我祖先艰苦经营以遗留吾人之土,名正言顺、责不容辞,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夷贼来犯,唯有迎战!我等后辈,无愧先祖天灵,血不流干,死不休战!不死不休,不胜不归!生为大中华之人,死为大中华之魂!天诛地灭,唯我大中华万世不绝!”

当蒋纬国虔诚而大声地念完这番祭词也是誓词时,不觉间,他已经热泪滚滚。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生为大中华之人,死为大中华之魂!”

“天诛地灭,唯我大中华万世不绝!”

山河变色的怒吼声响彻在明孝陵上空,回荡在南京城上空。

蒋纬国的这番誓词在某些卫道士或博爱人士看来,或许有些狭隘甚至是极端,但谁又敢说,这以万人之声、万人之情、万人之心所吼出的字字句句,不正是代表着他们对日本人的切骨仇恨,不代表着这些炎黄子孙的拳拳爱国赤诚?

在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发生的战斗毫无疑问的是血战、血战、还是血战,极度血腥、极度残酷、完全是非人的血战,实际上,死守这三大城门的南京军基本上都是民兵,仅少数老兵担任班长、排长等中基层军官,但日军深信不疑死守这三大城门的都是南京军的正规军老兵,因为这些军人都身穿正规军的仿德式军装、手持德国产武器,最重要的是,这些穿着老兵军装、拿着老兵武器的民兵完全跟老兵一样,顽强至极、悍勇至极。“随着南京城即将沦陷,南京城内支那军犹如亡命徒般愈发地拼死抵抗。...帝国军每进一步都要通过激烈苦战,尸骸铺路、血染焦土,支那军死战不退,极少被击溃,大多数都是战至全员战死。”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描述说,“不得不承认,南京城支那军确实有资格成为帝国军的对手,相比起帝国军,他们同样的忠诚至极、视死如归,并且


状态提示:第337节 狂城 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