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331节 狂城 1

李玉堂、宋希濂等将领带着突围部队成功突围后,南京城内,唐生智、萧山令、蒋纬国等人清点了一下此时的人员数量,经过统计,南京城内还剩2万人,包括:正规军4万余、民兵4万余、青壮年民工3万余(大部分可转化为民兵),伤兵万余(基本是可康复痊愈的轻度或中度伤员),老弱妇孺7万余人(青中年妇女4万余、老人约.万,小孩约万)。毋庸置疑,南京城人口得到了“大减负”,另外,很多民兵已经得到战火淬炼,成长为合格的军人,可以直接被补入正规军序列了。总体而言,此时南京城的保卫力量是“五万南京军”。

这场大突围作战后,南京战场上呈现出短暂的怪异的平静。很显然,围城的日军正蠢蠢欲动,但又犹豫不决。围城日军知道城内南京军此时实力大减,眼下攻城的难度应该会大大低于先前,本来,日军对南京城已经望而生畏,基本上丧失了强行攻城的勇气,不过,此时判定南京城守军力量已经大减,日军的“攻占南京”的念头又被刺激得死灰复燃了。说到底,南京此时仍然是中国法定首都,拿下来意义非常大,不得不让那些渴望扬名立万或渴望报仇雪恨、洗刷前耻的日军将兵们再度忍不住这份诱惑。

“接下来,日军最起码、百分之百会对我们的局部阵地展开试探性攻击。”军事会议上,萧爻阐述着他的构思,“我认为,我们要适当地放弃几个阵地,一方面收缩防线、收拢兵力,从而进一步地麻痹日军、引诱日军,使其低估我们现在的实力和战斗决心,从而坚定其继续强攻南京城的决心。”

唐生智、萧山令、蒋纬国、黄维、王耀武、陈明仁等将领都表示赞同。陈明仁说道:“我军现有阵地里,除城区主体外,紫金山、幕府山、北崮山、红山都毗邻城区,浦口区在江北,但跟城区也靠得很近,互相只隔着一千多米的长江,可得到幕府山、紫金山的炮群火力增援,并且日军长江舰队被我海空军打跑后,南京这里的长江控制权已基本上在我军手里了,因此,我军真正孤悬在外、最利于日军攻打的阵地就是大胜关了。”

“大胜关不能丢啊!”黄维摇头蹙眉,“大胜关是南京南部江边的咽喉要塞,如果丢了,日军就可以用陆炮在大胜关江畔封锁住长江,我方舰队船队以后想再向南京城进行水路运输补给就比较困难了,可以说,长江是南京城最后的输血管,大胜关丢了,这条输血管就断了。”

“陈长官所言甚是。”萧爻道,“日军如果要展开试探性攻击,很大可能性就是大胜关。虽然大胜关非常重要,但是...”他顿了顿,语气平静但语出惊人,“我们可能要故意丢失掉。”

“什么?”黄维等人都吃了一惊,“为何?”

“各位长官说得很对。”萧爻道,“第一,大胜关非常重要,第二,大胜关最利于日军进行试探性进攻。从军事角度上看,大胜关扼守着南京城的长江运输线,是我们最后的退路,所以我们必须死守,反过来,这么一个我们必须死守的地方却都丢失了,岂不是可以向日军证明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军力了?”

“对!”王耀武点点头,“断绝后路,破釜沉舟,只进不退!”

蒋纬国明白萧爻的意思。南京城此时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长江水路,坐船离开南京城,二是大校场机场和明故宫机场,坐飞机离开南京城。船、飞机,运输力的差距无疑是很大的。说句不好听的,水路在手,南京军最后剩几万人都可以坐船离开,水路丢了,只剩下空路了,几万人肯定不可能坐飞机离开,死得只剩几千人才可以坐飞机离开。放弃“坐船”这条途径,意味着南京城最后真的不会剩下多少人了。

萧爻是一个“非常狠”的人,他无所不用其极地对付日本人,但他对自己人也同样“狠”。日本军界内,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号称“帝国双骄”,两人互补,“石原之智,板垣之胆”,意思是石原莞尔足智多谋,板垣征四郎胆魄过人,反观蒋纬国和萧爻,其实也是这样的互补,蒋纬国有胆魄,萧爻则有智谋。

陈明仁低低地叹口气:“说得对,大胜关如果遭到日军攻击,确实要丢弃掉。”

“并且还要丢得非常惨烈。”萧爻补充道,“如果我们在大胜关一触即溃,日本人肯定判断我们是故意示弱,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大胜关与日军血战一场,要被日本人杀得尸横遍野,再丢弃掉。这样,日本人才会相信,我们是全力防御大胜关的,他们是通过恶战手段才夺取大胜关,同时他们才会相信我们确实没有足够的军力了。”

蒋纬国听得头皮发麻:“浩然兄,什么是‘尸横遍野’?”

萧爻语气冷淡得近乎冷酷:“我军在大胜关战死一万人吧!”

现场众人都听得深感匪夷所思。黄维忍不住拍案而起:“开什么玩笑?为了诱敌,所以我们故意自残?我们怎么可以故意让士兵去死?”

“不是故意让士兵去死。”萧爻看着黄维,“师座,我们会让他们死得有价值的。师座,打仗,跟下棋没区别。作为军队长官,一方面必须爱兵如子,一方面必须铁石心肠。实际上,在战场,我们就不能把士兵当人了,只能把他们当成蚂蚁、当成没有生命的棋子。慈不掌兵,师座,慈不掌兵啊!哪怕你无法做到这一点,也必须强迫自己做到这一点。师座,打个比喻,假如我跟您下象棋,我要


状态提示:第331节 狂城 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