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291节 怒城 1

南京战场在日军进行了一场回光返照式且最终落得惨败的猛烈攻击后从一月中旬开始再次陷入暴风雪前的平静中。足足半个月,日军没有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仅展开袭扰破坏,同时忙着在苏南地区进行如火如荼的“自愿遣返活动”。

1月20日,第一批“不愿意归顺皇军、愿意前往国统区”的日占区中国平民被日军“客客气气地”送到了南京城最东段的外延阵地龙潭镇,总人数超过五千,龙潭镇的南京军部队接收了这批“被虎狼送出虎穴狼窝”的本国民众。

罗龙是第99师第3旅第3团第3营的副营长,他原本带着三个连的官兵在龙潭镇外延拦江闸一带进行机动防御,结果成了这件“奇事”的主要参与者。这天上午,罗龙在拦江闸阵地里巡视检查,风中雪花纷飞,地上白雪皑皑,上千具日军尸骸或七零八落或四分五裂地散落在阵地前,在低温中凝固着、僵硬着,犹如彩色的木雕陶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罗龙吟念着,他心里没有任何怜悯或感慨,因为战场上的那些尸骸都是日军。对于散落在战场上的日军尸骸,因为战役模式是南京军防御、日军进攻,所以阵亡日军里的大部分是倒毙在南京军机枪射程内,日军难以收殓,虽说日军素来不大在乎人命,但若任由漫山遍野倒满己方阵亡官兵,太容易影响士气,后续日军再次进攻时,看到前方地上遍地是死掉的同伙,必然兔死狐悲,因此,日军派使者联络南京军,请求南京军每天停火一定时间,让不携带武器的日军到战场上收殓阵亡日军尸骸。对此,蒋纬国自然不乐意,一来难保日军不会耍花招,假如走到南京军阵地前收殓同伙尸骸的日军其实是衣服里暗藏着手榴弹的“肉弹”,南京军岂不是会被打个措手不及?日本人信誉太差,不得不防;二来留着遍地的日军尸骸其实是一件大好事,看到如此场景,南京军士气振奋,日军士气低迷,何乐不为?反正此时是冬天,那些鬼子兵的尸体又不会烂掉。最后,南京军跟日军达成了协议:第一,日军可用日军控制区内的南京军阵亡官兵遗体交换南京军控制区内的日军阵亡官兵尸体,一比一的比例(这种比例完全是南京军占便宜,因为南京军很少发动反击,所以没有多少阵亡官兵遗体落在日军控制区内);第二,日军可用武器弹药跟南京军交换日军阵亡官兵尸体,并且,尸体军衔等级越高,交换所需的武器弹药就越多,比如一个日军列兵尸体需要5颗手榴弹或200发三八式步枪子弹,一个日军少佐需要1挺歪把子轻机枪以及2000发机枪子弹,一个日军大佐则需要2门九二式步兵炮以及100发配备炮弹,至于将官尸体,更加是物以稀为贵,一个日军少将起码需要3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交换。对于南京军的漫天要价,日军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接受,但日军也不可能耗费太多武器弹药,所以只是把少尉级以上的尸体给换走,至于广大普通士兵的尸体,大多仍在地上不管,使得南京军各阵地前一直堆着大批日军尸骸。

正当罗龙吟诗作对时,部下官兵报告:有一小群平民打扮、身份不明的人来到阵地前。接到报告后的罗龙急忙举起望远镜,果然,他看到十多名中国老百姓模样的人在蹒跚着走来。刚看第一眼他就确定那些人不是日军伪装的,因为都是老弱妇孺,他又仔细打量那些老百姓,发现那些老百姓虽然很紧张,但并不恐惧,眉宇间甚至还有几分喜悦,并且穿戴整齐、脸色正常,不像忍饥挨饿的难民。“这是怎么回事?哪来的老百姓?”罗龙大惑不解。

这十几名百姓被放行到阵地上后无不喜形于色、如释重负:

“太好了!终于见到咱们自家的国军了!终于到国统区了!”

“看来,他们还真的是言而有信啊!”

“快向国军长官说说情况,那么多人都等着过来呢!”

为首的一名六十多岁的老汉告诉罗龙,他们都是上海市民,上海日军占领当局前阵子一直搞“自愿遣返活动”,声称不愿意留在日军占领区内的人可以被日军护送到国军控制区,去留自由、想走就走,本来,大部分市民都不相信日本人,认为日本人在玩弄什么阴谋诡计,搞不好在玩弄“引蛇出洞”,但每个报名站旁边都有外国记者,租界里的外国人也受邀在场,有部分胆大的、想离开上海的市民小心翼翼地报了名,结果并没有遭到日本人的逮捕、伤害,甚至都没有遭到刁难,日本人犹如请神出门般非常痛快地批准了那些市民的离沪请求,于是,越来越多的市民争先恐后地报名,最终被日本人言而有信地送到了南京外延。

“长官,请你们接纳我们吧!我们都是心向国军、心向中央的,都不愿意继续生活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了!我们不想当亡国奴,我们想投奔国统区,想为抗战尽一份力。”百姓们七嘴八舌地说道。

“就你们十几个?”罗龙十分惊讶地问道。

“不,有好几千人呢,并且还是第一批的。”

“你们是怎么来的?”

“坐船,日本人把我们送上船,一直送到距这里四五公里外的江段,几千人都在船上,日本人派我们过来通知长官你们。”

“日本人这么好心?居然让你们坐船?”罗龙愈发吃惊了,“日本人有没有虐待你们?有没有搜刮你们?”

“没有!没有!”百姓们纷纷摇头,“对我们不打不骂不抢


状态提示:第291节 怒城 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