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172节 海空大战 2
上,打完上海后打不打南京?虽然松井大将得到了裕仁天皇的默许,但日军高层内还没有一个统一意见,松井大将因此而决定“在上海战役中奠定接下来轻取南京的基础”,换而言之,他打算在上海不主要打城市攻防战,而是打歼灭战,不以攻占上海为第一目标,而是以最大限度地在上海消灭中国军队为第一目标。攻占一座城市,途径很多,可以通过消灭城市守军来攻占,也可以通过击溃或击退城市守军来攻占,松井大将想要的是前者。逻辑是现成的:如果中国军队在上海有五十万兵力,日军攻占上海,消灭十万中国军队,剩下四十万中国军队退到南京严阵以待,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高层里肯定会出现更多的反对打南京的声音,毕竟中国军队主力还在,打南京难度太大,日军拿下上海后应该见好就收;但是,如果日军攻占上海同时消灭四十万中国军队,只有十万中国军队退到南京展开防御,日军再接再厉攻占南京的条件就非常好了,几乎是水到渠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高层里肯定会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打完上海再打南京。

当松井大将把吴淞口确定为日军的第一登陆点时,蒋纬国正在吴淞口巡视。得知日军舰队已经到来后,蒋纬国知道,真正的大会战还有十几个小时就开始了,他很放心不下各个军事重地,因此逐一巡视检查。松井大将称赞“上海的防御工作被搞得面面俱到、可圈可点”,其实这是蒋纬国的功劳,他把原先历史上的淞沪会战里曾发生激烈血战的地方都逐一罗列了出来,然后“旁敲侧击”告诉张治中等高级将领,因此国军在上海构建防线时才会对症下药。另外,松井大将估计得很正确,短短九天时间对于国军而言确实太紧张了,但他低估了中国民众拥军抗日的热情。上海在大搬迁之前拥有350多万人口(外国人约5万),此时减少至300多万,但仍然是一座人口大城市。当市长俞鸿钧按照蒋纬国的吩咐在全上海张贴为军队征集劳工的公告时,一夜之间超过三十万人报名,并且后续每天都继续有大量市民报名参加,截至此时已有超过五十万上海青壮年自发自勇为军队服务,如此强大的人力,使得国军修建工事的工程堪称一日千里。吴淞口等军事重地在短短的七八天后,齐刷刷“战壕如网、坑道如麻”“碉堡遍地开花,据点星罗棋布”。上海市政府提前准备了三百万元的酬劳经费,承诺每位市民工作一天可领取一元工资,九天下来,三百万元几乎分文未动,因为无人领取工资。

“钱还是留着用来嘉奖英勇杀敌的国军将士吧!”市民们说道。

这笔三百万元的经费只用了不到一万元,因为一些劳工在工作中生病或受伤,市政府人员坚持给予补贴,这才花掉了八千多元。实际上,市政府不但没花钱,还“赚了”很多钱,因为上海市各界乃至全国各界争先恐后地给军队和政府募捐集资,各种形形色色的爱国拥军团体在上海战役爆发前就在上海滩遍地开花,并且应者云集、日益增多。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上海各界民众捐献出的现金就超过三千万元,这相当于一百架新式战斗机的价值,另外还有上万件金银物品和大量的外币,至于各种物资,更是堆积如山、不计其数。上海各地到处是可歌可泣的感人场面:踊跃捐款的民众排成了蜿蜒的长龙,其中既有布衣蔬食的普通老百姓,也有衣冠楚楚的上流人士,甚至还有衣衫褴褛的乞丐。“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口号声犹如海啸山洪,惊天动地、响彻云霄。

“唉,多好的国民,多好的同胞啊!”蒋纬国再次被深深地感动。

当然了,败类也是有的。各部队和上海市民众在这段时间内先后抓住上百名令人不齿的汉奸,这些汉奸有的暗中刺探国军的情报,有的纵火、下毒、散播谣言、进行各方面破坏。对于这些认贼作父的败类,各部队都采取处决并暴尸示众的对策。

眼看天色将黑,蒋纬国拿起一个高音喇叭在人群里喊话道:“同胞们,万分感谢你们的付出和贡献,谢谢你们了!现在,日本人已经来了,他们马上就要进攻上海了,所以请你们停止工作,赶紧回家,最好带着家人一起撤离上海。同胞们,请抓紧时间吧!但要注意秩序,千万不要慌乱,日本人一时间还占领不了上海,你们是有时间慢慢撤离的。”

劳动中的市民们都十分惊愕,随后纷纷放下手里的劳动工具,向现场一起工作的国军官兵们告别:“国军兄弟们,我们先走了!你们要小心啊!”“一定要狠狠地打日本人!我们等着你们的捷报!”“请你们多多保重啊!”“你们都是好样的!”

“蒋纬国!”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蒋纬国身后传来。

蒋纬国艰难地转过身:“柳大才女,找我什么事?”

柳无垢板着脸,露出一个例行公事的表情:“我受学校领导的委托,希望你…额外再给我们学校安排一艘前往武汉的船。”上海战役结束后,蒋纬国知道日本人马上就会大举反扑,接下来的淞沪会战在规模、烈度等方面都会远超过上海战役,对上海的破坏性也会前所未有,因此他让张治中、俞鸿钧等高层对上海的众多“钉子户”下达最后的、态度强硬的搬迁通知,其中就包括柳校。在眼下这时候,离开上海的火车票、船票自然是一票难求,机票更是有价无市,本来,柳无垢所在学校是分配到船票的


状态提示:第172节 海空大战 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