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101节 清闲

虽然蒋纬国很为时间紧张而感到心急如焚,毕竟距离历史上的七七事变已经没多久了,但他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要精心养好身体。接下来的三个多月,蒋纬国一直呆在洛阳养伤。

能勉强下床走路后,蒋纬国立刻让蔡文娜搀扶着他去隔壁病房里探望杨梅,杨梅挨了两枪,伤势比蒋纬国还要严重一点,但她醒得比蒋纬国早。蒋纬国再次见到杨梅时,看到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发呆,神色有些恍惚。蒋纬国艰难地走上前,他憋了一肚子话想跟杨梅说,但杨梅显得没精打采,甚至是郁郁寡欢,她看到搀扶着蒋纬国的蔡文娜,露出一种无奈的笑。

“我…”蒋纬国想解释,但他连续说了七八个“我”后却张口结舌,因为他无话可说。

杨梅似乎并不吃醋,毕竟这是一个没有一夫一妻制的时代,这更让蒋纬国感到了愧疚。

蒋纬国住院,来探望他的人肯定是犹如过江之鲫,尽管“闲杂人等”直接被拒之门外,但符合要求能进医院看望他的人还是一批接一批。第一批就是孙涛等几个护卫,蒋纬国的“四大护卫”本来都是有任务的,孙涛和翁勇去给蒋纬国招募能成为特种兵的人才,陈明和孙剑去给蒋纬国到大学里招募海统局成员,听说蒋纬国遇刺,孙涛等人急忙丢下手头工作赶过来,蒋纬国苏醒前,孙涛几人都心急如焚、自责不已,悔恨自己当初不在他身边,蒋纬国苏醒后,孙涛几人都欣喜若狂、喜极而泣。尽管蒋纬国吩咐孙涛几人继续任务,但他们都很不想离开,都想留在蒋纬国身边保护蒋纬国,最后由翁勇和孙剑继续那两项招人任务,孙涛、陈明以及竺培风、姚金河留在医院保护蒋纬国,并且保护力度堪称形影不分、寸步不离,蒋纬国就连上厕所都有好几个卫兵在旁边子弹上膛、杀气腾腾地四处警戒着,好像茅坑里会窜出刺客来。因为蒋纬国这个重量级伤员,这家医院的保安力量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明面上的军人就有不下五百个,混在医院内外甚至洛阳城里的便衣特工也起码有五百个。蒋纬国在他身体稍微康复不少时曾坐在轮椅上被蔡文娜推出去透气,刚出住院部他就吓了一跳:“这他妈的还是医院吗?”他甚至怀疑中日战争已经提前爆发了,因为这家医院简直成了一个军事据点,大批荷枪实弹的军人把医院内外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而走廊、通道、空地上都有巡逻士兵,最夸张的是,医院的几个出口处都架着轻机枪,医院里和周围的几个制高点上都设有狙击手,以医院为中心的附近几十栋楼房里都有明显是便衣的观察哨,进出这家医院的人更加是都要接受严格的搜身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蒋纬国在这家医院里接受治疗时,医生们发现他是a型血,而蒋介石和蒋经国都是o型血,当然了,发现这件事的医生们哪里敢声张。知道越多,小命越危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秘密烂在肚子里。

刘峰岭和易水寒随后来洛阳看望蒋纬国,他们是代表部队里的杜聿明、郑洞国等人来看望的。杜聿明等人让刘峰岭和易水寒转告蒋纬国,部队一如既往的好,装备一天比一天好,训练程度一天比一天好,士气也一天比一天高。原本在重庆的第918团已经撤回南京,两个中央军的步兵师接替了第918团的位置,控制着重庆。西安事变期间,川军的部分部队险些就跟第918团擦枪走火,幸好事变很快就解决了,所以川军退出了重庆。另外,重庆的战时防御体系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防空洞在挖,机场在建,防空炮阵地和空袭预警站在设,防空知识在宣传,蒋介石已委任黄镇球中将(黄镇球是国军里专门搞防空的)全权负责此事。

接着来看蒋纬国的是盖伊·罗斯柴尔德,这个犹太人是中犹合作的中国境内犹方事务总负责人。盖伊来看望蒋纬国时不但嘘寒问暖,临走前还丢下了一张面额三十万美元的支票。

获悉蒋纬国苏醒后,蒋介石立刻抽个空,马不停蹄地乘飞机来洛阳看儿子。父子再见,自然都“真情流露”,蒋介石在蒋纬国病床边坐了两个多小时,拉着蒋纬国的手,反复地说各种关切的话语,说着说着,眼睛又湿润了,蒋纬国也很乖巧,满嘴都是“只要父亲您没事,我哪怕真的死了,也死而无憾”之类的催人泪下的话语,把蒋介石感动得差点儿当场掉眼泪。

蒋介石毕竟公务繁忙,因为西安事变的刺激,国际局势特别是中日局势已经日益严峻,并且张学良搞的这一出也打乱了蒋介石原先“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太多事情需要蒋介石去处理,再加上蒋纬国已经转危为安,蒋介石也彻底放下了心,当天就返回南京了,临走前,给蒋纬国留了一张一千大洋的支票。当然了,这只是蒋介石意思意思的,他知道蒋纬国根本不愁钱花(蒋纬国的钱用于国家大事时肯定是捉襟见肘,但用于个人生活,肯定是腰缠万贯,只是蒋纬国不可能那么做),并且这一千元也不是蒋介石从国库里拿出来的,是来自他自己的工资(蒋介石每月工资800元,另外,作为委员长,他每月还能从国库里再领取三万元“特别费”),算是父亲给儿子的心意;除此之外,蒋介石又去隔壁房间看望了杨梅,和风细雨地慰问了几句,临走前留下了一张两千元支票,这笔钱倒是来自国库,毕竟杨梅是因公受伤的。

蒋介石前脚刚走,又有一位大人物来看望蒋纬国并送


状态提示:第101节 清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