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当今太尉邓盛本来是当朝太仆,不过在今年4月杨赐因为和灵帝刘宏发生了争辩,进而被刘宏罢免。随后,资历深厚的邓盛就被提为了太尉,而原本的太仆则由袁逢接任。
而之所以皇甫嵩先带李义来找邓盛,却是因为昔日邓盛曾经担任过并州刺史,虽然只担任了4年,但在张奂任职护匈奴中郎将时,两人的交情却也不错。也因此,后来皇甫规和邓盛也有了交情。
再加上李义出自并州,又和邓盛的门生中很得其看重的王允是好友,皇甫嵩自然是先行拜访他了。
太尉府。
“昔日我为并州刺史之时,也多听闻李家的事情,虽然只是地主,但却一直都在帮助地方抵御胡人的侵略。那个时候我还在感叹如此忠义之人,却因为祖训无法为朝廷效力,却想不到其中还有这层缘故。”邓盛在将皇甫嵩两人迎入府邸,并听完了李义的讲述后,看着李义感叹着。
说起来,对于李家的祖先,所有知青之人自然不可能没有猜测过,不过绝大部分的人,所猜测的基本都是昔日秦朝或者楚国的后人,毕竟如果不是他们的后人,又如何会对汉朝朝廷拥有如此的怨念呢?甚至有不少知情人还在猜测,李家的这个李姓,可能都是后来改的。毕竟这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改姓的家族,在这个时代可真的不要太多。
不过说完,邓盛又再次叹道,“唉,子康你也太心急了,就算想要为先祖平反,也不用现在就提啊。如果能够等到你率军北伐之后再提,成功的机会不是更大吗?”
和皇甫嵩、荀攸等人的想法一样,邓盛也觉得以如今灵帝刘宏对李义的看好,只要李义自己不作死,早晚会率军北伐,建立那不世之功!解释,平反什么的,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吗?
“那我也得有那机会啊……”李义心中无奈的想着。
虽然记不得准确的时间,但李义却大概知道就在黄巾之乱没几年之后,灵帝刘宏就挂了,随后官宦夺权、董卓进京、群雄讨董基本都是在2年之内就发生的事情。而紧接着,就是持续了数十年之久的乱世。
所以北伐?在李义心中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情!就算是未来有,那估计也和汉朝没有什么关系了。
而且严格来说,李义都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有没有机会进行北伐,虽然在他心中,等到一统天下之后就会有机会进行北伐,但什么时候能够一统天下呢?甚至有没有那个机会一统天下呢?李义心中真的没有底。
虽然这么说有些涨别人威风,但李义确实没有那个信心,毕竟,并州的情况比起其他州来,实在是相差太多太多了。如果是前世玩游戏,那么坐拥吕布、关羽、赵云、颜良、文丑、张辽、高顺这么一大票的猛将后,基本就代表可以平推过去了,除非是那种种田强迫症,非得一个个城的发展好再进攻。
可现实呢?李义表示真心呵呵了,尤其在前期,拥有这么一大票的猛将和只拥有其中一个有什么区别吗?没有区别。人口、文化、经济、农业,哪一项并州比得上其他地方呢?
嗯?既然如此的话,李义又为什么不去其他州呢?理由显而易见,有什么理由放弃一个基本已经攻略的差不多的领地,跑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攻略呢?更别说并州还拥有大量的战马,剽悍的民风,这些,可都是未来部队最重要的东西。
“邓公所言虽然有理,但到底何时能够北伐谁也说不准,而且北伐难度之大,又有谁能够保证成功呢?”李义闻言恭声说道。
闻言邓盛点了点头,因为李义说的也没错。虽然如今北方鲜卑人的内乱越来越严重,但却也不代表李义率军北伐一定能够成功!毕竟如果能够确保胜利的话,那也算不上什么盖世奇功了。
“也罢,不过只有我一人恐怕还差一点,这样,我陪你去一趟司徒和司空府,义真,你就不用跟着了,去找一下公伟。”邓盛沉声说道。
“多谢邓公!”李义和皇甫嵩闻言连忙作揖感谢着。
“谢什么?如果真如你所言,那么为李公平反也是我辈应做的事情。”邓盛闻言摆了摆手说道。至于如果不是如李义所言……好吧,这种平反本来就是有许多不确定性,尤其像李陵这种情况,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李义所言是假的。到最后,看得还不是大家在朝堂之上的辩论结果?
很快,李义就跟着邓盛来到了司空府,而对于李义的请求,司空张温并没有太多的犹豫就答应了。甚至主动提出和李义、邓盛一同前往司徒府拜会袁隗。
“呵呵,子康不用如此多礼,昔日我曾受曹君候的提拔之恩……而且不过只是帮忙说两句而已,算不上什么难事。”张温闻言笑道。
听到张温这番话,李义终于明白为什么历史上所有的朝代,几乎都会出现大臣们结成朋党的现象。因为当你步入仕途之后,真的很难不出现朋党,就好像李义,明明第一次入京,结果却一下子就多出了这么多的关系。虽然这些关系还很微弱,但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与此同时,李义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将军何进会如此敌视自己了。或许,其实这种敌视只是羡慕李义吧?羡慕李义几乎不需要做什么,就能够得到他一直努力却依然无法得到的东西,这些士大夫们的善意。
随后,皇甫嵩按照张温的吩咐去找朱儁去了,虽然此时朱儁不过只是一介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