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明末汉之魂>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

为何有这许多人要赶去天津卫?是因为那里有舒适的大客船跑南直隶直达望江门码头。

跑旅顺口、山海关、虎穴城、登莱、青州府、海州、南通州、松江府、杭州府、宁波府等等都形成了或一天几班或几天一班的固定航班。

海上客运只要天气情况良好完全可以日夜兼程,“日月海运”的客船乃是风帆加人力全驱动,在不计算风力的情况下可以跑出三节。

天津卫港口到达南京长江边的望江门码头足一千海里,按照明朝的里来计算三千七百余,除非大逆风的天气状况下,帆船必须走之字形使得航程倍增。

正常情况下,按照日夜平均时速四节到六节计算,熟悉航线的客运海船一天可以跑三百至五百里。

这就意味着从京师赶去南京不遭遇恶劣天气半个月时间内就能够赶到。

大明内地开始陷入混乱,京杭大运河上现如今也不断出现打家劫舍者,如今有了舒适且安全有保障的出行方式,太多官员和商贾选择了走海路。

客运海船都是沿着大明海岸线航行,遇上恶劣天气就会入港避风。

客船上没有携带哨船,但是救生筏和密封浮筒备得很足,即便遭遇海事也能够应对,最起码会有绝大多数人能够获救。

况且木头客船除非突然遭遇风切变使得船舶瞬间倾覆,否则忽然沉入海底的可能性真的不太大。

中西合璧的客船有三面主帆是硬帆,水手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落下硬帆,应对偶发的风切变胜过全软帆的盖伦船,安全性高了许多。

亚洲船的多密封舱设计广泛应用在客船、商船上,即便触礁也很难使得所有的密封舱都漏水使得船舶在短时间内沉没,有了应对海事的时间,事故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会大大降低。

黄汉虽然不亲自领兵,但是朝廷的海上漕粮运输已经被“日月海运”承包了,由于内乱不已,海运比例逐年加大,估摸着以后朝廷再也离不开“日月海运”。

由于税银和户部的拨付银走“四方钱庄”多快好省,现如今连下拨军饷都是在“四方钱庄”走流水,大明的财政也对“四方钱庄”有了依赖性。

现在好了,连商贾、官吏、老百姓的出行都少不了“四方快运”和“日月海运”,想要黄汉靠边站有这个可能性吗?

崇祯八年五月端午,后金伪都盛京,得到了传国玉玺的红歹是兴奋莫名,一百余汉奸趁机上书请大汗称帝。

后金领土扩大了数倍,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河套地区,归顺的蒙古部落不知凡几,红歹是萌生了过把皇帝的瘾。

他半推半就答应了面南称帝,整个后金都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商议国号、制定礼仪,赶制吉服和登基大典的龙袍,最后决定在后金天聪十年正月初一正式改元纪年。

七月中旬,从来不上朝的东平侯难得参与大朝会,郑国昌和徐光启两位阁老也出现了。

黄汉上奏天子,经过一千余士大夫、士子的不懈努力,“崇祯大字典”试行本已经完成并且刊印一万本在南直隶、北直隶发行,以后在吸取各方面反馈和改进意见后还会刊印修订本。

三年后,即将发行天下的正本肯定能够经得起任何博学鸿儒用挑剔的目光审视,永远不会误人子弟。

被内忧外患困扰得疲惫不堪的崇祯终于听到了好消息,参与编纂的一千余人留下的名字能有几人去看?

而这本工具书的名字就是“崇祯大字典”,以后万古流芳的毫无疑问是他这个当朝天子。

崇祯仔细看了几页“崇祯大字典”,发现这本工具书字迹清晰纸张有质感,果然是“黄氏出品必是精品”。

皇帝龙颜大悦当场赐予东平侯黄汉进士及第,兼职翰林院从五品侍讲学士,离入阁的正五品文渊阁大学士仅仅是一步之遥。

这一次皇帝高调给予黄汉封赏居然没有一个言官出班反对,等黄汉磕头谢恩站起来之时,满朝文武都恭贺东平侯进士及第。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可是此刻满朝朱紫没有一个认为黄汉乃是幸进小人,人人羡慕嫉妒黄汉将要千古留名。

崇祯看着荣辱不惊的黄汉内心里五味杂陈,他听从黄汉建议加大保卫京畿之地的兵力部署,派遣方正化监管京畿兵马卓有成效。

黄家又在此时耗用白银几十万两粮食几十万石组织了十万余、挖运河、挖湖泊大大减轻了北直隶官府的压力,更多老百姓得以安心生产。

把国事交于此人能够让天下人放心那是不假,可是他这个天子如何放心得下?

还是再忍一忍,说不定卢象升跟洪承畴两位重臣分工后,流寇会被围歼也未可知。

崇祯八年五月底,黄勇率领的船队来到了汉时的占城,当代叫做费福港的地方,命令葡萄牙人和大越国人前来交易。

大明乃是天朝上国,一直是周边国家仰视的存在,全然不是满清之时的东亚病夫、支那。

可惜扬威四海、大西洋的郑和舰队消失之后,大明失去了海上王者的地位。

如今崛起的“红旗军”龙武水师将要向全世界展现王者归来!

在马尼拉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得西班牙总督低头签署了更加有利于大明的贸易协定,来到广南国又傲然向广南国主阮福源、葡萄牙买办代表发出命令。

熟知东南亚行情的刘香积极性高涨,他主动要求亲自参与谈判,压价开出了一系列清单,上面都明明白白写


状态提示: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