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网络游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八百四十章 红河炮舰

虽然上原勇作说的平淡,但苏元春还是能够听出来,他话语中对林逸青的深深崇敬之意。

此刻的苏元春,不知怎么,有一种迫切想要见到林逸青的愿望。

又谈了一会儿大军改道的细节之后,上原勇作便告辞而去,消失在了茫茫黑夜之中。

苏元春目送上原勇作等人离去,军士夫役们也已经将死去的巨蟒尸身抛进了沼泽之中。确定了巨蟒的尸体完全没入沼泽之中不见之后,苏元春方才带队回往宿营地,而为了纪念这次惊心动魄的冒险,那名卫士还是将那柄已然折断了的西洋长剑带了回来。

一夜无事,翌日天明,大军拔营起行,苏元春根据上原勇作所赠地图指示的方位,率大军向西而行,走了一天,傍晚时来到了红河岸边扎营,等待船队接应。

果然,七天之后,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便出现在了红河河面上。

这支船队大部分是木帆船,约有十余艘,但都是由小火轮拖带而来,因而行驶很是迅速,看到来船众多,足以全载自己这支5000余人的部队离开,苏元春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对林逸青的部下办事的高效钦佩不已。

而最让苏元春感到吃惊的,是为这支船队护航的两艘炮舰。

作为湘军宿将,苏元春是见识过火轮船和蒸汽军舰的,但眼前的这两艘炮舰,和他以前见过的所有轮船和军舰都不相同。

这两艘炮舰的外观之怪异,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是特别注意,这两艘船的形象很难让人和军舰联系到一起。这两艘炮舰的干舷几乎贴近水面,主甲板上却耸立着高大的两层甲板室,显得极度不协调,仿佛船只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上部建筑太高太重而倾覆。另外甲板室壁安装的门窗竟然都不是水密的,完全没有考虑遇到风浪,统统采用了大尺寸的岸上样式,总体上酷似是一家小旅馆。只是甲板室上那门体型硕大的火炮和为数众多的哈乞开斯机关炮和加特林机枪,说明了她们的身份绝不是什么水上旅馆,而是杀人的利器。

很快,船队靠岸。苏元春并没有看到上原勇作,这支船队的统带官是一名叫池贞铨的船政水师军官,见到苏元春之后,便向苏元春说明了是来接应他们的,并出示了林逸青的亲笔手札和银牌拓令。苏元春见了手札和拓令,心中自是再无疑问,于是立即下令大军登船。

由于船队船只较多,装载空间充裕,是以不但全部的军士和夫役都得以上船,部队所有的辎重物资也全都带上了,在军官们仔细检查没有落下一个人和一件物事之后,船队便出发了。

苏元春作为这支乾军的统帅,上了这支船队的旗舰“新璧”号炮舰上,向这支船队的统带官也是“新璧”号的管带都司池贞铨问起了这艘怪异的炮舰的情况。池贞铨不无得意的说,这艘炮舰其实是林逸青本人亲自设计的。而之所以设计成如此的怪模怪样,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新璧”号采用软钢作为舰体材料,军舰排水量为162吨,舰长44.63米,舰宽7.62米,吃水0.6米,较小的长宽比以及很浅的吃水,是这一级内河炮舰的典型特征。该舰采用2座立式蒸汽机,2座水管式锅炉。双轴推进,装有2个4叶螺旋桨,主机功率470马力,航速12节。

“新璧”号令人瞩目的是她拥有的压倒当时所有法国内河炮舰的强大火力。舰上首尾甲板室内各布置了1门75毫米克虏伯炮。次级火力为4门40毫米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和4挺“林氏机枪”,以这样的火力,在红河中压制两岸陆上武装程度不高的潜在敌对目标绰绰有余,而遇到其他国家的炮舰交火,也无疑会颇占上风。

林逸青所设计的这种造型怪异的内河炮舰,就是为了乾军在红河行动而量身打造的。

池贞铨告诉苏元春。西洋舰船设计学当中有个浅显的道理,即军舰的吃水深,上层建筑矮,相对而言船舶的稳定性就会很好,反之设计出来的军舰,必然会受到科学规律的惩罚。但从外形上看,“新璧”号明显是违背这一规律的产物,其稳性情况不禁令人为之倒吸一口凉气。不过犹如大自然中在特定的环境会产生特殊的物种一样,这种怪模怪样、在其它水域几乎无法安全航行的军舰,恰恰就是最适合在红河航行的船型。

和大海以及红河下游的水文状况不同,红河中游至河内、保胜河面狭窄,水域相对封闭而且平静,极少有大风浪袭扰,对舰船的稳性要求低,看起来头重脚轻的“新璧”号正适合在这一水域航行。另外,这种内河炮舰的价值在于其良好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由于潜在的敌人大都是红河沿岸的会党秘密组织、以及水匪和占山为王的盗贼,其拥有的中小口径火炮和速射武器就完全能够应付,而且舰上根本不需要什么额外的防护能力,这样又可以尽量的减少军舰的吃水。同时,这种担任着水上巡逻任务的内河炮舰,往往根据需要得在某地实施旷日持久的驻泊警戒,对舰上的居住条件有格外高的要求,因而“新璧”将所有的生活舱室都安排在主甲板上,又使用了采光效果较好的大窗户。这在需要长期驻守河上以船为家的官兵看来,简直是天大的恩惠。

当然,在特定环境里如鱼得水的生物,一旦离开了它所依赖的环境就可能无法生存,“新璧”号和她的姊妹舰“新珍”号也是如此。二舰在福州马尾造船厂设计和建造,但从福州前往越南的漫


状态提示:第八百四十章 红河炮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