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网络游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五百九十章 大海之子
历经坎坷曲折,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所谓前膛炮和后膛炮最显著的区别,顾名思义,在于炮弹从哪里装填,相比而言,从后部装填的后膛炮具有提高发射速度,装填较方便,适应全封闭炮塔等潜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其发明伊始固然会存在诸如性能不稳定,缺乏配套设施及人员等问题,因而尽管英国人在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上装备了阿姆斯特朗后膛装火炮,但是实际上英国人在对这项并不成熟新技术的态度上比当时其他国家保守不少。在前膛炮和后膛炮的问题上纠结了几十年,不过等到真正完全采用后膛炮时,它已经基本上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了。

炮塔的产生是铁甲舰火力发挥上的一场革命,早期具有很强代表性的炮塔铁甲舰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莫尼特”号,虽说这是一艘只适合在内河航行的干舷低到甚至不能在海上充当浅水重炮舰的船。但是炮塔的应用使其名垂青史,作为可以实现全向射击的机构,炮塔的优势在于在火炮校准中用炮塔的定轴转动取代了厚重船体的复杂机动,而且炮塔的存在对射击手有更好的保护作用。虽然说把炮塔放在什么位置上也是个需要反复考虑的问题,不过炮塔的登舰总体来说还是挺顺利的,尽管很长一段时间内副炮依然布置在舷侧,但是主炮很快就炮塔化了。

撞角的出现及风行则可以说是战舰发展中不大不小的一场略带有闹剧性质的事件,凭借着蒸汽机带来“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桨船时代的撞角又被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大作了一番文章,舰船的设计者们显然是认为烧煤的往复式蒸汽机带来的动力足以让上万吨的战列舰灵活地像一把匕首。而事实则是,撞角的唯一重大战绩是9066年7月20日奥地利“费迪南德?马克西米兰”号在利萨海战中撞沉了意大利铁甲舰“意大利”号——如果9072年“铁公爵”号撞沉其姊妹舰“前卫”号不算是重大战绩的话,显然后者更像是误伤。被撞沉的战舰一般都是被恰巧(显然不是经过精确计算后撞到了指定的位置)撞到了横向的舱壁,不过这也可以反映出损管上的问题,显然如果是因为进水过多导致沉没,如果水密舱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储备浮力充足,这样的悲剧大概就可以避免。

撞角的另一个影响是,当时的军舰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后倾首,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船首处易上浪。非常不利于前部火炮的使用。当时在船体上的设计大体相同,甚至长宽比也都接近5:1,后倾首,巡洋舰尾。直壁式船舷,设计水线面的边缘也看不到直线。不过撞角的使用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铁甲的防护力要胜过火炮的摧毁力,所以说撞角的复兴不是没有原因的。

铁甲舰的发展在跌跌撞撞中左冲右突,上下求索,最终还是向一个逐渐成熟的稳定思路上靠拢,军舰的大体布局和设计思路也稳定下来。而这些当初革命性的技术在横空出世后的争吵和比对中逐渐也得到了各自客观公正的评价。接下来在这些钢铁巨舰身上会开始一些较为深远的“改良运动”,而此时还不会有人知道,一些颇具革命性的改良,将着落在这个面对惊涛骇浪毫无惧色的15岁少年身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章 大海之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