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下不懂得深奥的道理。只是领受了关东(即幕府)之命令,一定要保卫皇宫。如果太上皇要强行外出,臣下只好挡住去路阻止您。万一您仍要破坏规定外出。臣下不惜甘冒逆贼的恶名。也会朝着御辇射箭!”高木说道。,…,
听到高木如此说。太上皇没有再往下说。天皇也罢、太上皇也罢,三百年从来没有出过宫门一步。如今江户城回到皇室手中,明治天皇就是要借迁都之机,明明白白向国内外昭示:日本国的天皇重新君临天下。
“臣女现在还记得,当时迁都的盛况,真是壮观呢。”一条美子回想往事,感慨道。
当时大队人马沿途过大津、草津;越水口、铃鹿;经四日市、桑名。在当到达见阪时。天皇下轿稍事休息。他眺望远方的大海,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太平洋吗?”。
对于明治天皇来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大海。
曾目击这次迁都盛况的一位外国人,留下了生动的描述:
“明治元年11月,整个皇室和他们的护卫部队以及仪仗队伍,沿300英里长的东海道从容行进。这是日本历史上队列最长,而且最为壮观的一次行军。在朝廷人马所经过的每一里路上,农民在大道的拐弯处膜拜顶礼。11月26日,是明治天皇16岁生日后的23天,天皇御驾进了江户城。有三个西方人在现场观看。明治天皇乘坐一顶黑漆大轿,轿顶有一个金鸟。头和身体像是孔雀。尾巴像是雏鸡的尾羽,呈扇形向上方张开,象征永存不朽。皇族约60名轿夫和卫士,穿黄色丝绸长袍,戴着小巧的菊花形耳环,随从大队而行。在队伍前边,三名老年京官对密集的人群扇着扇子,大声吆喝,为御驾开道。人群像潮水似地在大道两旁此跪彼伏,叩头触地,直到队伍过完为止。”…,
,…,
御驾抵达东京的第十天,对全城市民赏赐御酒。当时全城八百零八条街,分为大、中、小三等。大街赐酒三木桶(一桶装40升),中街赐两木桶,小街赐一木桶。此外,还下赐锡酒壶550个,鱿鱼干1700把,东京市民歇业两日,全城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对于当时的日本老百姓来说,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大人给撵跑了,代之而来是天皇,反正都差不多。单从这般盛情招待来看,兴许不是多么坏的人……这是当时东京百姓的想法。
但仅仅在东京住了两个月,明治天皇便提出要还幸一次旧京京都,因为那里有宗祠社庙,刚好先帝孝明天皇驾崩满三年,必须祭祀。同时还要举行迎娶皇后入宫的仪式。
虽然理由冠冕堂皇,但迁都仅两个月便要还幸旧京,说到底,还是明治天皇对从小长大的京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天皇的要求一经提出,当时担当辅相的三条实美便表示反对,他说:“当前日本处于关键时刻。关东多年受到德川家的恩惠,暗中怀念他的人很多。朝廷虽说统治着这儿,但远没有真正把握住人心。天皇如果离开东京,就可能失去几经努力好不容易才笼络住的民心。西幸之事,还望慎重。”,…,
尽管遭到了三条实美和许多朝臣的反对,但是岩仓具视支持了天皇的意见,他的看法是:“先帝的祭祀,立皇后的仪式,都是朝廷大事,不可等闲视之。按照古礼的规格和惯例,礼仪是非常森严、庄重的,当然非京都莫属。天皇还幸旧京,办完该办的大事,再返回东京就可以了,不必担心人心动荡。”
于是,还幸京都成行。回到京都的第六天之后,于年末的28日。完成了皇后册立大典。
那时的一条美子,充满了激动和不安,所有的亲友为她祝福。喜期当日巳刻(上午十时),她乘坐牛车进宫。一身穿戴高雅华丽,可说极尽人间富贵。经过一系列的繁琐仪式之后,明治天皇夫妇还驾常殿。天皇脱下直衣,皇后宽下五衣,同到第一御所间参加庆祝宴会,可谓盛况空前。
而一条美子知道,明治天皇是为了讨她的欢心,才在京都举行皇后册立大典的。
“那一天,皇后真是美呢。”明治天皇看着身边的妻子,感叹道。“朕当时想。天天都是这样的日子。该有多好啊!……”,…,
一条美子明白明治天皇对京都的无比眷恋之情,但她突然想起了现在的京都是何等模样。心中不由得一黯。
“只要能时时陪在陛下身边,臣女的心就满足了……”一条美子轻声道。
“朕原本打算,等到春暖花开之际,同皇后再回京都一次,可惜……”明治天皇想起了已然被大火焚毁的京都,面色突然转为阴沉。
“陛下。京都,真的……被烧毁了吗?”。一条美子知道明治天皇想起了什么,她不想去揭他心头的伤疤,但话语却不自觉的顺口而出。
“是的……”明治天皇点了点头,声音转为咬牙切齿,“而且,真是炽仁这个混蛋放的火!……”
“什么?是……他放的火?不会是谣传吧?不少字”一条美子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有如电雷轰顶。
“不是谣传,确实是他放的火。”明治天皇沉声道,“京都公卿的控诉信里。说的明明白白,众口一词。都称是他放的火。外国报纸也刊登了火灾的详情,也是说他放的火,没有错的。”…,
,…,
“怎么会这样……”一条美子喃喃道。
“倒是西乡卿不愧为武士楷模,心存仁爱,他见到火灾后,便立即下令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