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连续的胜利,让高义欢有点自得,也有点飘了,但他对于魏军整个大战略的认识,还是十分清楚,他知道现在还没有实力击败清军的主力,这次的目标是以战促和。
多铎二十余万人马集中在豫南,清军兵力集中,高义欢还真的不敢硬碰。
近些年来他与清军交战,基本上是打的清军偏师,并且每次都是以多击少,用至少两倍的兵力去对付清军。
高义欢同清军作战,还没有什么以少胜多的例子。
现在要他同二十几万清军决战,清军兵力是他的两倍,高义欢是不会干的。
因此高义欢在面对清军主力时,准备采取防守的策略,让清军明白吃不下他,主动退兵。
不过一味在豫南防守,也不是高义欢的风格,所以他忽然间又想起了,那个原本已经被他抛弃的黑兄弟。
如果把刘顺,甚至是徐州的高杰拉出来,让他们在山东、豫东、南直隶北部活动,豫南的清军肯定会分心。
那时候,满清见打不下豫南,占领的地区又出了问题,肯定就会重新审视高义欢的条件。
高义欢在正面战场硬顶,刘黑子敌后战场打击清军,必然能打击多尔衮并吞天下的野心,让他接受天下鼎足的现实。
高义欢要执行这个战略,被他忘记的刘黑子,就有了价值,便值得高义欢拉一把了。
当下高义欢又重申了一下,魏军的战略目标,是迫使清军退军,以战促和,仔细讲了一下他的设想。
众将领现在也冷静下来,真要拉开架势,同二十多万清军战一场,魏军众将心里也没底。
因此众人都赞同高义欢的决定,这不仅是因为他是魏王,说的话大家要听,也是因为他讲的确实有道理。
魏军与清军主力也战,并没有多大胜算,但是十余万魏军防守豫南,却又很大的把握挡住清军。
这时候,在清军后面搞点名堂,魏军守住豫南的概率就更大。
既然如此,那魏军自然要选保守一点,且胜算大的策略。
这时见没人反对,高义欢遂即下令,“袁宗第、高义成、王应真,你们三人领三千兵马,换上清军衣甲,届时直接走孟津,沿着黄河而下,摸去商丘给刘顺解围。“
袁宗第是顺军出身,有流动作战的经营,高义成是高义欢的老兄弟,代表他去联络刘黑子,王应真是投过来的八旗兵,精通满语、蒙语,对八旗和清军都十分了解,可以解决路上许多麻烦,便于他们摸到商丘。
开封府被李自成淹后,现在还是一块无人区域,他们走清军后方,应该问题不大。
“臣等领命!“三人闻语,当即出来抱拳。
高义欢微微颔首,见李定国不自觉的点头,似乎是认可他的安排,高义欢当即对他笑了笑,意思是怎么样,同孤王想一块去了吧。
商议完成后,高义欢留下袁宗第三人,又交代一些事情,次日清晨,魏军便继续东进,中午时分大军进抵洛阳城下。
洛阳不仅仅是河南省城,中枢所在,同时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天下中都,极具政治意义。
天下间、北京、南京、洛阳、西安,占据任何一地,都有资格称王,并且让人觉得不那么突兀,觉得是有称王的实力,但是其他城池,即便是武昌、成都这样的城池,也会让人觉得不太靠谱。
这就是洛阳作为中都的巨大政治意义,不过此时的洛阳城,似乎并不欢迎高义欢,也不欢迎魏军的到来。
洛阳西郊,广阔的旷野上,魏军将士遍布,高义欢骑马驻立在大纛旗下,看着远处巍峨的城墙,心中不禁感叹。
他拿起千里镜,望向城头,便见城头每个墙垛边,都站着清军,城上旗幡林立,显然已经严阵以待。
“大王,耿仲明已有准备了!“徐黑虎红着眼睛,他追击一天一夜,虽休息一晚,但显然还未恢复过来。
高义欢放下千里镜,又远眺城池一眼,对身边众人道:“让弟兄们扎营休息,派人将洛阳四面围起来。“
说着高义欢看向陈名夏,“麻烦先生替本王写封信,招抚耿仲明,限他三日内归顺投降!“
陈名夏微笑领命,高义欢遂即一挥手,“下营!“
城外魏军开始扎营,城头上耿仲明等稍微松了口气,下城返回王府。
在王府内,耿仲明刚吃点东西,便有几名将领赶来,为首一将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给他道:“王爷,高义欢射进城的书信。”
耿仲明脸上结了一层寒霜,看了部将举起的信好一阵,最终还是将信接过来,展开观看。
信的内容很简单,劝他三日归降,保他父子平安,如若不然,城破之后全族屠戮,让他以孔有德为戒。
耿仲明脸上阴晴不定,从信的内容来看,耿继茂没死,而是落入了高义欢的手中,这让他松了口气,不过高义欢想用耿继茂来威胁他,显然就大错特错了。
“高义欢想招降本王,门都没有!”忽然耿仲明当着众多部将的面,直接将信撕成碎片。
耿仲明虽然是大清的怀顺王,但是他身边依然有清廷的密探,负责监视他的行动,所以他才有此举动。
当然,这也是他的本意,他虽然心疼耿继茂,但是他大清的怀顺王做的好好的,他这边还有一大家子,却不可能因为耿继茂而受高义欢的要挟。
耿仲明扫视众人一眼,“本王不仅不会归降,还要紧守洛阳,等援兵来救,里应外合大败高义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