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玄幻奇幻>不世妖孽>第127章 、唇枪舌战对朝堂

无障知丞相王绾所论出自《吕氏春秋》,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熔诸子百家为一炉,博大精深,是黄老学说的治世之道,主张广施德义,无为而治。

“老臣有对!”国尉尉缭开口道:“丞相此言差矣,国无强兵,何以安定四海,稳固山河,无法可依,如何除暴安良,民安分守己,自古刁民暴乱举不胜举,焉能以德义服之,丞相只言圣人之举,借古论今,试问,今日之国同古乎?分制之弊,显而易见,丞相所言不过是一群蝇营狗苟之辈,以民心天心为名,为求在诸侯中谋取功名的游说之说,为民乎,为己乎?”尉缭激昂言毕,大殿登时肃寂,那些支持分封制的朝臣互相盼看。

“淳于越有对!”一位英朗博士出列道:“百家之论,是处乱世之中,苦苦探索,为求生存之道,济世之道,圣人之道,敢问国尉,老庄图名乎,孔孟图名乎,鬼谷子图名乎?何以被说成是游说之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摒弃历史,留庙堂何意?”朝堂气氛咄咄。

“儿臣有奏!”扶苏上前,“儿臣以为,大秦江山,是由历代老秦人血泪换来,来之不易,若分封,必然重蹈覆辙,《商君书》已成为我大秦立国之本,不可撼动,儿臣主张力行郡县制!”

扶苏虽刚及弱冠之年,但贵为长皇子,此话由扶苏说出,分量不轻,朝堂的气氛缓和很多,嬴政听后呵呵笑道:“扶苏,你还稚嫩,应多听听老臣的意见,不要妄下断言,不过你的精神可嘉!”

一直沉默的李斯,此时出列,朗声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也是孔孟之道,三世分封,三世皆亡,分封安能长久,各地分制,政令不一,此消彼长,百姓如何平衡,我大秦自实行《商君书》以来,绝境逢生,富民强国,各国百姓、仁人志士纷纷投奔而来,现这朝堂上,有多少人祖籍在大秦,为何?因大秦有法令,得以心安,因大秦无诸侯,上下一心,得以安居,我大秦顺应天意,已得天下,若再推行分制,无异于将百姓的天下一心撕裂,将我大秦裂土,分封必亡,这就是千年来的血泪教训,将近五百年的战乱方从中走出,为何要重归旧路,天地有道,风月常新,这是道家之论,今非昔比,我大秦应开天辟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彩!”嬴政第一个喝彩,朝堂之上,再次跟着掀起喝彩之声。

王绾凛然道:“廷尉可知现天下百姓之心?繁赋重税,徭役上百万,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民何来一心,若分封,何以用如此之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修筑长城、驰道、水渠、阿房宫,《吕氏春秋》集圣人之训,取百家之精华,去其糟粕,以德得民心,并非摒弃律法,恩威并施,圣人之道,我大秦以兵家、法家得天下,此乃乱世之道,但若想稳固江山,当以道家、儒家之道,此乃治世之道,伐而不施德,不能久存,圣人之训,不可不察,不考历史,盲目探索,不知歧路,廷尉手持《商君书》自以为是治世之道,敢问商君死在何处?又何言今非昔比,开天辟地,以老夫之见,实乃刻舟求剑,固持己见。”

殿内议论纷纷,支持分封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尚在犹豫的朝臣也向分封制倾斜,嬴政面如死灰,李斯等人哑口无言,蒙毅站在高阶上忙给无障使着眼色,欲要让无障出列,施展雄辩之才,力压朝臣。

无障装作没见到,周围的人在议论,他也没有去听,其实他尚在犹豫,老丞相王绾所言的确是救世之道,圣人之道,苦难的百姓,各地的疮痍,他这一年来尽收眼底,若能实施,天下百姓得以安定,他此次入朝,感触颇深,满朝文武,没有平庸之辈,嬴政也不是想象中的残暴相,朝臣各抒己见,与他本意相悖,他仍忍而不,可见其气度,秦国之所以灭掉山东六国,这些人的功劳少不了,这样的一个大国,亡,谈何容易,若亡,天下也将大乱,不亡,百姓又何以脱离苦难,其实,无论这些大臣如何争论,嬴政的野心不会改变,他只是在试探大臣们的想法,谁可以被重用,谁可以坚决执行他的法令,即使王绾论述合乎道理,但只要违背圣意,就是不合乎道理,就是背道而驰。

“无障,你支持那种治式呢,朕想听听你的想法?”嬴政竟然主动问起无障来,整个大殿登时安静下来,眼睛都齐刷刷地看着这位智谋过人的才子,不知他能说些什么。

无障心知蒙毅已将他的政见传递给了嬴政,嬴政想要来以此考验他,低着头出列,平静道:“臣,……,臣班门弄斧,斗胆直言,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各地风情各异,礼法参差,复辟势力涌动,外族侵扰,分封制虽可以迅安定天下,但臣认为绝不是长远之计,其一,生产不同,先祖居于洞穴,以火驱兽,以石捕猎,而今百姓寝于温室,以铜器耕种良田,强弩可击百丈之狼,其二,疆域不同,古之炎黄居于德水一带,四海荒芜,外族不可达,是以开疆扩土,而今华夏,沃土多集居,比邻多险峻,外族常侵扰,寸土抵金,其三,人文不同,古之人多以血脉相连,思想淳朴,无律而安,禅让而治,而今,血脉疏远,人心叵测,利欲熏心,无律则乱,其四,时事不同,天下大乱已久,民有小国之心,分裂之心残存,分封除之不去,不减反增,而郡县制虽面临眼前一些列问题,却是眼前,只要顺应天意,共赴难关,不断探求,


状态提示:第127章 、唇枪舌战对朝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