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超级时空企业巨头>第七十四章 拜访

李逸轩在23世纪呆了五天,这五天里他先给张乔和郭东月二人敲定卖酒的事,然后又和郭东月驱车来到无/锡,与厂家签订了采购合约,一条cpu生产线,一条硅晶元生产线,一条oled生产线和两条b板生产线。

这几条生产线他都让郭东月帮他监督着,他实在没有时间在这个时空待着,让郭东月帮他看着最好。

签订合同,交完定金,两人就离开了。

再次回到深/圳,郭东月就会东莞去了,李逸轩一个人来到一家郊外的仓库。这间巨大的仓库是他租的,专门安放他买来的各种设备。

来到仓库区,一名机器人向李逸轩汇报道:“所有设备都齐全了。”

李逸轩点点头,又拿起设备清单清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就打开了时空门,让机器人把仓库里的所有设备全都搬到另一个时空。

穿过时空门也是一座仓库,这是一座新修的仓库,位于硬盘生产区一个偏僻的角落。

这批设备是电机生产设备,是专门用来生产硬盘驱动电机的。硬盘电机他不可能一直对外采购,否则就等着被人掐脖子吧。

等设备全都转移完毕后,李逸轩把时空门一收,仓库大门一关就离开了,明天张桂芳会安排车把这批设备拉走。

回到家里时间已经过来午夜,李逸轩在厨房对着剩饭吃了两口,就上床睡了。

……

oranges公司这几年发展的很快,行政管理人才虽然不差,但始终差顶尖的科研人才。说来好笑,做为香港唯一的高科技公司,顶尖的科研人才一直是由机器人来担任的,李逸轩觉得不能一直这么下去,必须找点真正的科研人才充实公司的科研队伍。

这个年代华人出名的商业天才,不胜枚举,但是,计算机行业的大牛,却并不是很多。

这也跟目前的中国经济落后有关,国内没有庞大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消费市场,自然就不能培养庞大的人才队伍。

也正是这个原因,一旦有某个华人在计算机上有所建树,都容易被人记住,而且还是大牛级别的。

这次李逸轩就准备去拜访一位计算机届的大牛级人物,虞有澄。

虞有澄二战期间生于sh,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拿了电机工程博士学位,72年加入英特尔,担任半导体工艺开发、晶体管产品开发等多项要职,还是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成员,及斯坦福电脑学与系统委员会成员。79年时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毅然离开英特尔回国下海经商,想依靠代理产品开起自己的电脑公司,但改开初期的中国电脑市场太小,终于在1981年黯然收场,重回英特尔担任技术开发工作,后来成为英特尔公司的首席设计师。

按照历史轨迹,这时候的虞有澄在大陆的创业失败,为了还清欠债,他在香港开了一家新技术培训班。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虞有澄办培训班有骗钱的嫌疑,但是授课却是认真的。不仅仅他自己讲课,而且,还在美国找了一批计算机行业的教授,来帮忙授课。

可以说,授课的内容深度,并不亚于美国一流的学府。而学费也比美国的大学要便宜,平均每个学生连授课带卖电脑,也不过收费两三万块港元。若不是他落难了,也不至于这门低声下气,坑这么一点小钱钱。

1980年7月中旬,李逸轩打听到虞有澄创办的电脑培训学校的地址之后,带着里昂亲和礼物自上门来拜访。

来到教室门口,发现虞有澄正在给这批学生讲课,就没有打搅,就一直在门口站着。

站在门口向里看,来听课的学生大概有200来人,很多人的衣着跟这时期香港人的衣着有很大的不同,颜色很单调非常的素,显然是来自内地。这应该是来自内地高校和各研究所的师生。

李逸轩心想,即便招不来虞有澄这样的大牛,这帮学生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人算是中国早期的半导体人才,他们中许多人在日后都会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技术骨干,有的下海经商搞起了电子产品生产或者销售,成为了大老板。

还有的,干脆就离开了中国,跟着虞有澄到美国去了,去为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添砖加瓦。

对于这些人怎么说呢,作为后世人,再从头看这段特殊的历史和人,李逸轩的心情要不任何人都要平静的多。

李逸轩对他们的评价是,留有留下来的道理,走有走的理由。这时的内地,无论是制度还是环境都留不住人才。清华、北大、复旦这三大最著名的中国高校,集中了全国70以上的出口留学名额,但都沦为了出口留学工作站,他们培养无数优秀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绝大多数又是一去不回,像韩大壮那种在国外毕业后就回去的人是少之又少。

李逸轩心想,若自己开一个窗口,把这些学生招过来回怎样?与其给美国的半导体事业添砖加瓦,我还不如把他们给收了。oranges怎么说也是中国企业,环境要比当下的国内企业轻松的多,没那么多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更没有给人戴帽子的恶习。他们来肯定有能发挥他们才智的地方,一样也是为中国做贡献嘛。

当然,这也只是李逸轩个人的yy,还得看人家认不认同你。

在门口胡思乱想,虞有澄的讲课声也从里面传来。李逸轩听了一会儿,发现虞有澄的教课水平很高,很多生涩难懂的理论,他都能讲得很有趣味,让人一听就明白。

就凭这一点,虞有澄就不愧为半导


状态提示:第七十四章 拜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