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穿越重生>北宋的无限旅程>第389章 艺高胆大入杭州

处理完了那些尸体后,车队从容的穿过了剡县,前路也就再无大股明教势力了,半个月后李南终于到了京杭大运河的南方起点杭州。

杭州城历史悠久,夏之前属百越,夏商周属“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于此,故名“余杭”。

还有一种说法,夏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其后杭州经历数个朝代,到了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路治。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但这些都是曾经之事了,自从被方腊大军攻下之后,现在的杭州早已没有以前的繁华景象。

从全世界的历史来看,从古至今只要敌方城池被攻下来,那百分百不会发生什么好事,或许只有后世军纪严明的那支军队才有所例外吧。

方腊大军人数众多,而这些暴民又不事生产,初时还能抢些富户豪商来维持军需,但时日一多便出现窘迫之状,所以他们便盯住了杭州城内的海量粮食。

杭州原本有一支大宋的常驻部队宁海军,若是依靠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给养,也能防守一段时日,不过很遗憾,明教大军还未到来,此地的郡守和指挥使便率先弃城逃走。

明教大军轻松的占领了杭州城,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随后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

参加起义的明教中坚分子,大多受朝廷花石纲所累,故而凡是被抓住的大宋的官吏,一定会得到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的折磨。

对于明教杀官一事,李南倒是并不怎么反感,毕竟官员这种生物,好的极少,坏的很多,杀了也就杀了。

李南最痛恨明教的有两点:首先就是其焚烧良民房屋,毁坏耕地,逼其造反的恶劣行为。

其次就是他们军纪混乱,破城之后无论良莠疯狂的乱杀行径。尤其是攻破杭州城后放火烧了六天,这完全是无脑的泄愤之举,除了烧死大量的无辜百姓外毫无意义。

虽然李南不是个政治家,至少他知道最重要的一点,任何政权如果不重视数量最为庞大的底层民众,那早晚都是死路一条。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方腊从起义开始到最后结束,也不过一年光景。声势浩大的明教起义军,除了破坏了大量南方的城镇和农田,忽悠死了几十万的无辜百姓外,完全没有任何贡献,完全就是一场闹剧。

方腊和明教的死活,李南并不在乎,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露迪娅等人当时不要在杭州城,否则面对疯狂的暴民,她们绝对活不下来。

用望远镜望着被烧的发黑的杭州城,李南决定让车队和大部分人留在树林中隐蔽,自己带几个人进城看看情况。

方腊身为一教之主,毕竟也有些头脑,至少他没有像余道安那样鼠目寸光的锁城享受,也没有像有仇道人那样带着部下四处吃人。

经过明教大军破城后疯狂的六天后,如今杭州城的乱势已经平息,李南、米兰达、张昊和两名侍卫缴纳了入城的费用后,顺利的进入了杭州城。

街上发黑的石板和倒塌的废墟,还有鼻子里闻到的烟火气,都证明了那场大火的存在。

李南等人走在街上,不由感叹人类的适应力实在惊人。

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不久前的杭州大劫,街道两边的店铺已经有不少开始营业,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推着小车清理废墟中砖瓦的人也络绎不绝。

想要打探消息最好的地方就是酒楼和茶馆,好久都没有吃到热乎乎的食物了,李南当即带着大家走进一家叫做福源阁的酒楼之中。

这家看起来古色古香的酒楼还算宽敞,这种全木质结构的二层楼能从那场大火中幸存下来,也真应了招牌上的‘福缘’二字。

虽是中午饭点,但是大堂里的食客并不多,稀稀拉拉的只有三桌客人,其中两桌坐着头缠红巾的明教教众,估计他们也不会给钱。

李南带人来到另一桌客人的隔壁坐下,面色悲戚的酒楼老板走过来,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招呼道:“几位客官,想吃点什么?”

若说爱好的话,李南有两样,一是食,二是色,可见孟子所说的食色性也,却有几分道理。

听到老板的问话,爱好美食的李南当即说道:“听人说起杭州的名菜,那必有西湖醋鱼、叫化童鸡、东坡肉、龙井虾仁这四道菜,先来这几样。当然,要是有其他的拿手菜也尽管上来。”

这酒楼老板似乎这段时间被明教的人吃怕了,所以犹豫了一下询问道:“客官,真是抱歉,不知道您能否把饭钱先付了。”

华夏大地,历来都是先吃饭后算钱,哪怕到了后世也都是这种传统。

要是其他地方的酒楼老板敢说这话,那挨骂都是小事,挨揍也极有可能,不过李南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发怒,所以冲着张昊微微点头。

这次护卫李南北上,所有人身上都携带了足够的银钱,何况以张昊现在岭南的地位,俸禄薪酬也是不少。

张昊从肩上的褡裢


状态提示:第389章 艺高胆大入杭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